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2月08日 星期一

    于新:用心做好中国动画

    作者:本报记者 颜维琦 本报通讯员 刘雨阡 《光明日报》( 2021年02月08日 04版)

        “十多年前决定回国,我想做的事就是让更多人看到,中国动画也有非常好的原创。现在我们要做的,依然是做好自己,不断打磨好的作品,让更多人喜爱中国动画。”在位于上海松江的左袋文化上海总部,于新这样讲述自己和团队的创业故事,眼里透着孩子气的光芒。

        2014年,于新干了件“一鸣惊人”的事:一部名为《艾米咕噜》的中国动画片,在全球130多部动画片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得法国戛纳电视节全球选拔冠军。这部讲述中国小女孩在魔法森林中探险的故事,赢得评委们一致称赞:“艾米咕噜的快乐和勇气,放在任何文化背景下都有意义。”这部作品就出自于新创立的左袋文化。

        在于新看来,《艾米咕噜》的成功,凭借的是对国际规则的了解、精益求精的匠心,还有对“中国创意”的自信。“中国故事不是一定要用古风表达,中国文化也未必要靠熊猫之类的特别符号来表现。《艾米咕噜》选用了一种‘小清新’的绘本风格,在创作中达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既有熟悉感,又有自己的特色,在东方与西方之间。”

        说起带着《艾米咕噜》参加选拔的过程,于新说,当时,国际评委们并不相信这是一部纯粹由中国原创的动画,“一再向我们确认”。在那之前,全球动画市场几乎被欧美和日本作品垄断,少有中国原创动画。

        “所以,最让我自豪的,并非这个奖项本身,而是国际动画人对中国动画认识的改观。”从小热爱动漫的于新,有过十多年海外求学和工作的经历,在英国圣马丁大学获2D动画及人物设计硕士学位,毕业后在伦敦知名动漫公司工作。虽然薪资丰厚,但在她看来,“只是一名高级技工”,内心那个做“中国动画创作人”的梦想总在召唤,“总希望有一天能推出真正中国原创的动画作品”。

        《艾米咕噜》的“一鸣惊人”,让于新离梦想又近了一点。“我们用了5年时间打磨这部作品,大家都憋着一股劲,有点看着孩子出生、一点点长大的感觉。”于新说,从2009年回国,到2012年和几位好友一起创立上海左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其实每一步都走得不容易。“最开始的起步太难了,没钱、没资源……创业可能经历的困难,我们都遇到了,从一间陋室开始,一群热爱动画的疯子就这样不知疲倦地一点点创作,一次次推翻,光是《艾米咕噜》里两个主要角色的视觉形象就经过了几十版的打磨。”于新回忆。

        继《艾米咕噜》的成功之后,于新和团队又在2017年推出《超迷你战士》,这部动画作品在腾讯少儿频道的播放量已超51亿次。《超迷你战士》聚焦的是中国家庭中孩子们的烦恼,对生活和情绪的精准描绘,引起了孩子们巨大的情感共鸣,收获了一批忠实的小粉丝。《超迷你战士》传递的乐观和勇气,也为许多孩子带来心灵的慰藉。

        在创作《超迷你战士》的过程中,大家在碰撞中对于中国动画的表达有了更深的思考。“坚持做精品,表达真实情感,是我们创作时考量的最重要因素。”在于新看来,“精品才能够在全球市场被认可,对真实情感、现实生活的表达,则让作品在众多同样优秀的国际动画之中脱颖而出。而文化,往往就这样以一种细腻的方式渗透在作品之中。”

        近年来,国内原创动画产业升温,左袋文化凭借多部精品迅速站稳脚跟,扎根上海的团队从最初的十几个人发展到了一百余人,“左袋”出品的原创动画也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在国际国内频频获奖,在马来西亚拥有创制分公司,在西班牙建立了联合制作基地,海外发行捷报频传……于新告诉记者,今年,“左袋”要携手探索频道创作“艾米咕噜中国寻宝故事”,制作中国航天主题的科普动画,向日本市场授权中国卡通形象。去年,在《艾米咕噜》原创剧集之外推出的“大自然小课堂”短视频,在国内外多个平台上播出,获得广泛好评。今年,“大自然小课堂”还会带着海外观众领略更多中国的特色物种和风土人情。

        “唐诗宋词、秦砖汉瓦代表了中国文化,一个5岁中国小女孩的生活,同样可以让世界了解当下的中国。”于新说,自己骨子里永远是一个创作人,“做动画要一帧一帧打磨,动画人的日子和工作也是一天天磨出来的,每一天、每一集作品,我们都在不断颠覆自己,不断获得重生。创作是一辈子的事情,没有尽头。”

        问及公司名称的由来,于新解释:“左袋”象征中式衣裳左上方靠近心房的那个“口袋”,代表了团队的创作理念——靠近心房,用心孕育出最真诚的作品。作为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动画学科顾问,于新还在推动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与国际动画业界的资源对接,“左袋”也是学院的人才培养基地之一,“希望有更多年轻人加入,为中国动画行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本报记者 颜维琦 本报通讯员 刘雨阡)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