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08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刊(第684期)    上一版  下一版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2月01日 星期一

    传承长城文化
    为宁夏高质量发展凝聚精神力量

    作者:彭生选 叶长青 《光明日报》( 2021年02月01日 08版)

        位于银川的长城三关口段。 芦有碳摄/光明图片

        位于青铜峡北岔口的烽火台遗址。李鹏摄/光明图片

        明长城宁夏石嘴山归德沟段。何碧会摄/光明图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做好长城文化价值发掘和文物遗产传承保护工作,弘扬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磅礴力量。宁夏大地是一座没有围墙的“长城博物馆”,境内广布着修筑于战国、秦、汉、隋、宋、明等各个时期技术迥异的长城遗迹。传承长城文化,弘扬长城精神,有助于借古鉴今,凝聚文化共识,为把宁夏建设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提供不竭精神动力。

    1.深入挖掘长城文化的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城凝聚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长城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伟大的古代防御工程,其规模之大、困难之艰、投入之多世所罕见,包含着丰厚的文化积淀。长城文化主要体现了中华民族坚韧刚毅、勇敢睿智的品质,凝聚着炎黄子孙不屈不挠、开拓创新的精神,是各民族融合发展的不朽丰碑,也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历史留痕。

        长城起源于中原大地。自春秋战国开始修筑直到明代,先后有20多个诸侯国和统一的王朝修筑过长城,其中秦、汉、明修筑的起点和重要地段均在大西北,长度都超过万里。长城既是一条农牧民族不同文化之间的分界线、隔离线,又是在冲突中融合以致友好往来的会聚线。有了长城,使古代中原王朝相对避免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军事干扰,长时期出现“塞上物阜民安,商贾辐辏,无异于中原”的和平景象,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繁荣起到了一定的保障作用。可以说,长城最大限度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相加相融、共生共荣”的思想。

        长城文化是由物质产品所蕴含的物态文化。长城实体作为人类历史上最为宏伟壮观的文物,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物态的长城鲜明体现出构筑者的思想感情、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寄托了人们的向往和追求,铭刻着民族的心理轨迹,凝聚了不同时代的社会人文信息。长城实体以“万里长城永不倒”的形象,象征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集中展示了中华民族“六合同风、九州共贯”的大一统文化主题,体现了中华民族非攻、追求和平的思想传统。

        长城文化是由精神产品不断释放出的精神文化。首先,长城文化反映了长城南北农耕文明与游牧文化不同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冲突与融合。其次,长城文化包含了围绕长城制定的战略战术及从中体现的军事思想,长城沿线军屯、民屯、商屯在运营管理中体现的经济思想,以及凭借长城调节民族关系、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政治思想等意识形态文化。再次,长城文化包括历代帝王、文臣武将、迁客骚人、名流名家以长城为题材创作的文学艺术,以及在民间广为流传的神话与传说。最后,长城文化体现了在构筑运用长城以及长期戍守、生活于长城地带所显现出的思维方式和文化精神等深层文化心态。

        宁夏不断加大长城文化的研究和宣传力度。从古代军事防御、边塞贸易、民族融合、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演化进程等方面,深入研究、挖掘、阐释长城历史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利用“长城保护日”和“文化遗产日”宣传活动,开展长城保护法律法规知识宣传,营造各方面共同关注、积极参与、自觉保护的良好氛围。同时,以长城所涉及历史人物及其生活痕迹、相关历史事件等文献资料为素材,梳理并精心编排、阐释相关故事,在长城沿线景区通过图像、文字解说、编排剧目等方式,全面展示长城的历史传承和文化内涵。

    2.继续发挥长城作为多民族经济文化纽带的作用

        修筑长城,防御是手段、交流是结果。历史上,每当新的朝代统一全国或称雄中原,为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很多都采取修筑长城的举措,虽然元朝和清朝没有大规模修筑长城,但修葺利用长城也是重要内容。长城也是一些少数民族生存的重要环境依托,汉代属国、唐代的羁縻州等都位于长城一线,特别是大西北的长城内外一直是少数民族繁衍生息的乐园,实现了民族融合与共同繁荣、共同发展。

        长城是各民族共同修筑的,长城的一抔土、一块石都凝聚着各族人民的智慧与血汗,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文化财富。

        长城在一些人心目中,是军事防御工程、战争产物,事实上,长城对于促进北方的经济开发、文化交流、民族融合等起到重要作用。在我国古代,长城沿线不是高山峻岭就是荒漠草原,甚至是人迹罕至的生命禁区,修筑长城则带来沿线区域的发展生机。秦筑长城曾大量“移民实边”,并在长城沿线设置郡县管辖,使当地经济得到发展。西汉在修筑大西北长城的同时,“徙民于塞下”,实行屯田制度,促使当地人口增加和经济繁荣。后来又设置西域都护府,进一步保障了丝路贸易的往来安全,有力促进了中华民族与其他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和思想等方面的交流和发展。在修筑长城和开发边地的过程中,由于大量从中原和全国各地移民实边,激活了生产活动,促进了民族融合。

        长城不是自我封锁的森严壁垒,而是始终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拥抱时代。中国西负亚欧内陆,东面汪洋大海,古代走开放发展之路只能向西拓展。汉武帝曾两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并在沿线修葺长城予以保障。万里长城与丝绸之路在历史长河中,始终表现出长城兴则丝路通、长城衰则丝路断的境况。在海上交通尚未发达之前,长城一直是中国对外交通的主干线,有效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

        宁夏从战国时代到明代一直是长城守卫的核心区域,这条文化带对宁夏至关重要,既是梳理宁夏历史文脉的主要方向,也是挖掘保护地方文化遗产的重点区域。从时间、空间、文化、社会等维度审视这条文化带,是增强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同根共有精神家园的文化根基。宁夏当前正在致力于从追寻时代变迁入手了解长城文化的形成过程,从空间角度研究文化遗迹的分布特征与地理背景。通过研究以往的经济交往、文化传播、民族融合、生态保护等活动来分析长城沿线的人类活动,是努力把宁夏建设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最基本的学术视角。

    3.在保护与发展中弘扬长城文化

        长城文化是围绕长城构筑和使用所展现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复合体。宁夏传承、弘扬长城文化,必须准确分析境内长城保存现状、科学评估遗产价值,严格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和最小干预的保护工程实施原则,结合中办国办印发的《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有针对性地对长城自然损毁严重的段落进行局部加固和重点修复,及时消除隐患险情,进一步明确长城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以及管理规定,促进长城文化永续传承和发展。

        统筹好长城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关系,有序推进长城文化的合理开发。宁夏享有“长城博物馆”之称,是长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承和弘扬长城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必须重新认识和定位长城的旅游价值,以全域旅游的理念打造旅游目的地,抓住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历史机遇,在最大限度保护好、利用好长城遗址的基础上,与周边的自然资源、历史文脉、文化禀赋相融合,串珠成链打造寓文化、风景、民俗、生态、旅游于一体的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带,努力打造长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宁夏样板。

        文化认同是文化自信的根基和源泉。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我国的经济交往、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必须筑牢精神防线,把以长城文化为代表的自强不息和众志成城的伟大精神不断发扬光大。长城作为中华民族最具凝聚力、感召力的精神文化象征之一,充分体现了中华文明延绵不断、多元一体、兼收并蓄的发展脉络。宁夏将继续组织各方面的学术力量,加强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交错带研究、长城文化遗产与黄河文化遗产比较研究、长城与丝绸之路研究等,深度挖掘长城文化精髓,不断提升长城文化价值的丰富内涵。

        (作者:彭生选 叶长青,分别系宁夏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宁夏社会科学院副编审)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