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湖北省地处长江中游,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和三峡坝区所在地,在长江经济带建设和长江生态保护中肩负着特殊责任。近日,湖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黄楚平接受本报记者采访,介绍五年来湖北着力做好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三篇大文章,奋力当好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主力军的情况。
用好绿色指挥棒
黄楚平介绍,湖北省委、省政府坚决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中唱响具有湖北韵律的长江之歌。
一是遵循绿色理念。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遵循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导向,以更加强烈的使命感和更加自觉地行动,共护一江清水东流、一库净水北送,统筹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二是立好绿色规矩。不断强化长江经济带发展的规矩意识,把湖北省22.3%的版图面积纳入了生态红线的保护范围,4230条河流、755个湖泊实现河湖长制的全覆盖。进一步完善生态政策法规,基本形成水、土壤、大气“三位一体”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法规体系,修订制定了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水污染防治条例、天然林保护条例、河道采砂管理条例等多部生态文明地方性法规。
三是谋划绿色工程。坚持把高标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农村公路及公路安防设施、乡镇生活污水治理“四大补短板”工程建设和厕所革命、精准灭荒、乡镇生活污水治理、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作为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源头性基础工程来抓,统筹推进长江防护林建设、水土流失治理、河湖湿地保护等一批生态重大工程。
弹好转型协奏曲
黄楚平说,湖北坚持以生态环保倒逼产业转型升级,以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着力打造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产业体系,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取得过硬成果。
一是促进产业升级。深入实施“万企万亿”技改工程,累计完成技术改造项目1.59万个,投资总额1.31万亿元,推进传统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先进存储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航天产业四大国家级产业基地落户湖北,“光芯屏端网”产业国内领先。
二是实施生态治理。统筹推进生态环境污染治理“4+1”工程,全力推进沿江化工企业污染、非法码头非法采砂等14个方面的重点专项整治,累计关改搬转沿江化工企业332家,取缔各类码头1211个,腾退岸线149.8公里,复绿1.2万亩。
三是高效利用资源。大力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加快全过程节约管理,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2019年,全省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地耗、水耗分别比2015年下降17.2%、28.8%和29.4%;2020年,国家级和省级园区循环化改造实施率分别达到85%和65%;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1.7%。
走好生态发展路
守住青山不放松,护好绿水不辞难。
黄楚平介绍,湖北以先进理念、科学思路、创新制度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增强战略定力,厚植发展优势,全力打造绿色发展示范带。
一是构建立体交通。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建设综合立体绿色交通走廊,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项目、郑万高铁湖北段、汉十高铁、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长江中游“645”工程、汉江千吨级航道等一批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加快实施,武汉、宜昌、黄石等主要港口实现铁路进港、一级及以上公路通达。
二是加快区域联动。坚持把湖北放在长江经济带发展大局中考虑,积极推动建立长江中游省际会商机制和工作推进机制,推进汉江生态经济带、三峡生态经济合作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大别山革命老区等跨省合作。
三是发展绿色金融。由湖北省政府出资400亿元设立的湖北省长江经济带产业基金,募集社会资本形成规模2000亿元的母基金,最终形成1万亿资金规模,用于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动国开行、农发行等金融机构为长江经济带“双十”工程累计授信9628亿元,发放贷款4284亿元。湖北碳排放权交易成交额占全国的60%,交易规模、引进社会资金量、纳入企业参与度等指标均居全国首位。
(本报记者 夏静 张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