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大战略,是加强区域合作、优化产业布局、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的大布局,是实现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大举措。为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广东省中山市对口帮扶云南省昭通市4年来,聚焦打赢脱贫攻坚战,紧盯组织领导、资金支持、人才交流、产业合作、劳务协作、携手奔小康6个环节,因地制宜,积极开展扶贫协作,有效实现了产业互补、人员互动、技术互学、观念互通、共同发展,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打造出东西协作携手奔小康的“中山样本”。
“组团式”帮扶,“网格化”管理。中山市25个镇街组成4个组团,结对帮扶昭通市盐津、大关、永善和绥江4县,形成聚力拔“穷根”的组团帮扶模式,带动昭通4县干部在思想观念、工作作风、发展方式、创新力度等方面发生了变化。网格化管理协作帮扶项目,科学划定网格,按照一项目一责任单位、责任人的要求,明确责任边界、内容、要求,定项目、定人、定责,压实项目管理主体责任,做到网格沉下去,问题浮上来,整改紧跟上。
培育内生动力,注重补短强基。中山与昭通的协作,始终将培育贫困地区内生动力、补短板抓重点、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通过改变人来着力推进脱贫攻坚。通过政策的宣传引导、典型的示范引领、问题的释疑解惑、情感的沟通交流,努力实现贫困群众对脱贫攻坚的思想、情感认同;通过生产知识的普及、科学技术的推广、职业技能的培训、劳动者素质的提升、经营意识的培育等手段,不断提升贫困群众的综合素质,让贫困山区在市场经济中具有自我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和政府引导,在政策走向和资金投放上,注重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坚持龙头企业带动和能人扶持,建立落实到户到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巩固提升产业脱贫能力。
立足资源优势,战法精准有力。发展产业,关键在找准路子,中山充分发挥在资金、技术、人才、市场、信息等方面的优势,立足于盐津、大关、永善和绥江4县丰富的特色产业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现代种植养殖业,建设花椒种植基地、加工厂,冷链物流基地等,围绕最终消费需求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和服务业;依托筇竹生态特色资源,建设竹产业园区,延伸产业链条,把原来分散、零散的鲜笋交易进行集中收购,同时引进龙头加工企业,集中进行鲜笋、竹藤制品加工。这些项目让贫困地区群众实现了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守着大山也能创收的梦想,把绿水青山变成了群众致富的靠山,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良好的有机统一。
中山与昭通,虽然远隔千山万水,为了实现全面小康、共同富裕的目标,携起手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不断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挑战,共同谱写了一曲不负时代的脱贫致富凯歌!
(作者:张昌山,系西南林业大学党委书记、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