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减贫实践中,中国的对口帮扶为世界创造了一条积极有效的成功经验。广东中山对口帮扶云南昭通,进行了多管齐下的实践,从最简单的慈善捐款,到卫生医疗的设施援助和团队培训,再到产业导入和市场帮扶,给受援地注入了新鲜血液和生机活力。它以生动鲜活的案例证明,贫困地区的绿水青山完全可以变成金山银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存在的突出短板,从区域看,主要是深度贫困地区。昭通和绝大多数贫困地区一样,地形和交通区位长期制约经济发展。昭通森林覆盖率高,生态环境良好,但是由于山路蜿蜒,交通不便,政府财政困难,众多优质农产品身在深山人不识,存在着没有规模、没有品牌,缺乏技术、缺乏加工,运不出去、卖不出去等问题,绿水青山没有给农民带来富裕生活。中山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指导,在产业振兴方面下大力气,围绕昭通生态经济特色,聚焦昭通高原产业优势,对症下药,补齐短板弱项,着力打造完整产业链,对口帮扶的昭通市盐津、大关、永善和绥江4县全部脱贫摘帽。
贫困地区的绿水青山意味着有良好的生态资源。昭通地处云贵高原,当地优势农产品主要是竹、李、菜和辣椒。中山市创新“国有民营混合所有制”产业合作模式,成功引入中山市国资委下属国企中汇集团有限公司,与永善县民营企业云南菜人家食品有限公司合作,融资1亿元注册成立云南七彩食品有限公司,提质改造扩大生产规模,带动永善全县种植方竹10万亩、小米辣2000亩,生产竹笋、蕨菜、花生、萝卜、海带丝、榨菜等休闲食品和酱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它是永善县的第一家规模以上食品加工企业,也是当地的扶贫“明星企业”,辐射带动周边县62个村级集体经济和专业合作社,解决就地就近就业500人,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2000余户脱贫致富。2018年,中山投入东西部扶贫资金,折股量化给永善县莲峰镇、水竹乡的11个贫困村254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组建专业合作社与蓝莓种植加工企业上海昌杰生态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合作,贫困农户每年可按照入股资金相应比例获得保底分利。目前该蓝莓基地已建成“万亩云端果园”溪洛渡镇新拉村、水竹乡塘坝村2个蓝莓基地,种植面积1.2万亩,项目惠及溪洛渡镇、水竹乡、莲峰镇3个乡镇16个贫困村392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当地群众通过参与蓝莓基地项目流转土地获得收益近70万元,基地累计用工1.6万人次,实现务工收入160万元。通过“龙头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采取土地流转、吸纳群众务工等方式,实现土地流转有租金、务工收入有薪金、入股分红有股金、集体有收益金的“一地生四金”效果。
中山市从2019年年底开始投入2295万元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支持绥江县开展“绿化一方群山”行动和实施“一廊一园三基地五板块”的竹产业发展,在连山、扩面、提质、布景上狠下功夫,利用中城镇、会仪镇和板栗镇整组搬迁的土地建设了莲花山、三渡、罗坪三个3.4万亩标准化竹基地,提升竹子种植的标准化、组织化和规模化水平,有力地夯实了林区基础设施,采取“村集体经济收入+专业合作社收入+农户收入”模式实现经济收益,牵引发展60万亩竹产业,辐射3012户群众,可实现户均年收入1万元以上。
山区路弯狭窄,农产品下山普遍受制于“最后一公里”的交通问题。中山市在盐津县累计投入1711.75万元作为东西部扶贫协作援助资金,建设营林生产管护道路114.05公里,覆盖柿子镇等4个乡镇15.2万亩笋山,解决了长期以来制约笋农日常管护、运输的大难题,让村民采摘的鲜笋每公斤提高近1元的收益,带动了全县4000余户1.59万余人通过竹笋产业增收,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800余户8000余人直接受益。
农产品往往存在保鲜问题,大关县是筇竹之乡,竹笋对采摘鲜食的时效要求极高,“鲜笋不出山”,限制了优质的高原笋应有的市场价值,也阻碍了当地群众利用竹笋脱贫致富的步伐。中山市火炬开发区健康基地在大关县投资2400万元建设农产品冷链加工物流基地,为农产品提供专业化、规范化、高效率的冷链物流服务,同时可为昭通市乃至全省提供标准化的冷链配送服务,为当地农产品铺就一条“出山路”,为大山里的农产品开拓出新的市场半径。没有深加工,农产品就难以增值。农业产业链延展对于山区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中山市与大关县合作共建东西部扶贫协作产业园区、农产品冷链加工物流基地和筇竹(扶贫)产业示范园,打造产城融合发展的农产品加工特色园,农产品的附加值得到大大提升。
市场是农产品的命脉。贫困山区的农产品往往缺乏营销,没有知名度。中山市在市场开拓方面下大力气,多渠道推动昭通优质农特产品加快走向全国市场,为昭通农产品保驾护航。中山市出台《中山市2020年消费扶贫工作方案》,组织企业参加“广东省战疫战贫与你同行暨520消费扶贫云上行活动”,在广东东西部扶贫协作交易市场举办昭通农特产品展销推介活动。4年来,通过扶贫产品专柜专区专馆和线上线下累计开展消费扶贫6.2亿元,带动贫困人口46500多人增收。中山市扶贫干部陈文权帮助盐津县的盐水笋登陆中山市农产品批发市场、食出鲜风、壹加壹、菜丁市场App等多个实体或电商销售平台,罗汉笋在中山市平均月销量在3吨以上,并且打入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珠海、江门等珠三角城市市场。针对“半边红”李子、五星枇杷、猕猴桃等绥江县本土优质农产品“藏在深山无人识”、增产不增收的困局,中山市扶贫干部谢力生联合绥江电商协会合作成立了“中山·昭通东西部扶贫协作农特产品电商销售平台”,通过线上线下实施“绥货出山”工程。
中山对昭通的帮扶,立足山区特色资源优势,发力解决瓶颈问题,外输内拓打好“组合拳”,念好“生意经”,增强了贫困地区自我造血能力,脱贫成果显著,4年来,昭通5万多名群众实现脱贫,20多万名群众直接受益。中山对昭通的帮扶,将山区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鲜活实践。
(作者:陈南江,系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