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06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刊(第644期)    上一版  下一版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12月03日 星期四

    坚持精准聚焦 强化人才支援

    ——广东中山与云南昭通开展对口帮扶工作的经验启示

    作者:中共中山市委党校课题组 《光明日报》( 2020年12月03日 06版)

        大关县旭红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车间,工人在制作筇竹制品。余兆宇摄/光明图片

        中山市投资建设的昭通大关县农产品冷链加工物流基地内,工作人员正在检查泡沫箱生产线。本报记者 张勇摄/光明图片

        美丽的大关县一景。余兆宇摄/光明图片

        精准扶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的核心内容,对于做好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明确重点,精准聚焦。广东省中山市自2016年对口帮扶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大关、永善、绥江四县以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精神,坚持把东西部扶贫协作摆在重要位置,坚持精准定位、突出重点,聚焦精准、深化帮扶,充分发挥人才在对口帮扶中的支撑作用,经过中山的对口帮扶,受援的昭通四县达到脱贫标准,全部退出贫困县序列。全面总结中山市与昭通市开展对口帮扶工作的成绩和经验,有利于进一步深化两地合作交流和共同发展,共同开启新时代改革发展新篇章。

    1.坚持因地制宜,明确帮扶重点,对口帮扶精准发力

        中山地处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经验。在与昭通的对口帮扶合作中,中山发挥自身在建设现代化城市中的先进经验,举全市之力与昭通开展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扶贫协作,结合受援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当地资源禀赋,按照“昭通所需、中山所能”的原则,精准选取帮扶项目,精准组织项目实施,推动中山城市资源与昭通脱贫攻坚需要精准对接,确保受援地被帮扶群众不断提高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助力昭通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是产业扶持精准。昭通位于云南省东北部、金沙江下游右岸,地处云贵川三省结合部的乌蒙山区腹地,自然环境优美、资源禀赋突出。中山紧扣受援地资源优势,结合中山现代农业、加工制造业等方面的资源,着力培育高原特色农业和适宜的脱贫产业,苹果、马铃薯、竹子、特色养殖、天麻、花椒等“6个百亿元”高原特色产业纵深发展,“半城苹果满城香”的“苹果之城”、“温饱薯变致富薯”的“洋芋帝国”加速崛起,破解了“一方水土难以养活一方人”的困境。中山市还创造性地提出“以商引商”的扶贫模式,组织发动东部企业落地昭通,积极援建扶贫车间,为昭通延伸产业链条、增加产业附加值、推动关联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推动昭通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二是劳务协作精准。昭通劳动力资源优势明显,中山积极挖潜劳务协作渠道,开展昭通—中山劳务协作,组织受援地群众到中山等地外出务工,探索形成聚焦精准对接、实现机制协同,聚焦精准组织、实现动员协同,聚焦精准推动、实现市场协同,聚焦精准落地、实现稳岗协同的“四精准四协同”劳务协作模式,提高劳动力转移组织化程度。组织开展劳务用工培训,免费招收昭通籍学生到中山就读职业院校并推荐就业。三是资金投入精准。对口帮扶以来,中山聚焦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从教育、就业、增收、医疗等老百姓关心的民生需要入手,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援建饮水安全、住房安全、乡村道路、学校、贫困村卫生室等基础设施,支持开展贫困户危房改造,组织开展教育、医疗行业“一对一”帮扶,提升昭通发展后劲和民生保障水平。

    2.补齐短板弱项,强化第一资源,大力实施人才支援

        近代以来,中山人才辈出、群英荟萃,改革开放以后也创造了被誉为广东“四小虎”之一的发展成绩,中山的经济社会发展历程充分表明人才是第一资源,重视发挥人才作用才能获得更好发展。对口帮扶昭通4年多来,中山根据精准帮扶需要,把人才支援作为扶贫协作的重要支撑,实施人才支援“百人计划”。一是加大人才支援交流力度。采取长期挂职和短期支援相结合的方式,拓宽人才支援领域,除了支教、支医外,还选派了农业、国土、住建、规划、经管、市场监管、残疾服务等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到昭通开展人才支援,形成了全方位、多类型、宽领域的人才支援大格局。二是严把人才选派关。把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作风扎实、不怕吃苦作为选派人才的基本标准,优先选派高级职称人才。组织开展“中山博士团走进昭通”活动。三是创新人才支援途径。在昭通建立名师名医专家工作室、工作站,借助互联网加强远程联系,积极开展两地交流,促进中山与昭通两地观念互通、思路互动、技术互学、作风互鉴。四是加大对受援地基层干部、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利用双向交流、挂职锻炼、举办培训活动等方式,提高受援地专业技术人员素质能力,为受援地打造一支留得住、能战斗、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3.牢记初心使命,激发奋斗精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虽然中山对口帮扶地区实现了全部脱贫,但受援地产业发展的基础还需要不断夯实,受援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在不断增长,要充分认清东西部扶贫协作的战略意义,持续做好支援巩固工作。一是更好发挥中山对口帮扶作用。围绕贯彻落实“十四五”发展规划和2035年发展愿景,用心用情用功用力解决好制约受援地产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障碍,久久为功,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不断满足受援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二是坚持好发展好中山对口帮扶昭通的实践经验。积极搭建合作平台,做好产业扶贫、劳务扶贫、教育扶贫、消费扶贫、社会帮扶等工作,夯实受援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三是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系。发展壮大乡村产业,改善乡村发展环境,强化乡村人才支撑,引导乡村人才返乡创业,团结带领受援地人民群众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帮扶走深走实走远。

        (中共中山市委党校课题组)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