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10月28日 星期三

    不忘初心,耕耘戏文

    讲述人: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主任、教授 颜全毅

    作者: 《光明日报》( 2020年10月28日 07版)

        【师生讲述】 

        1992年,我从浙江东南海岛考入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读本科。那时,伴随着改革开放大潮,社会文化剧烈变迁,戏曲艺术普遍受到冷落。位于陶然亭附近的国戏校园,聚集了一批甘于清贫、乐于奉献的戏曲从业者。在这里学习没有“门户之见”,各系的先生、前辈都会对学生倾囊相授。我还记得,那时每写完一个剧本,除了本系老师,院领导朱文相、钮镖、贯涌、赵景勃等也时常把我叫到家中辅导,有一次,院领导甚至专门为我这个年轻学生的剧本开了一次研讨会。这样的氛围,让我坚定了耕耘戏文的决心和信心。

        人们常说:剧本剧本、一剧之本。戏曲编剧的培养是个漫长的过程,老师们深知戏曲编剧要了解舞台,要和演员多交流,因此十分鼓励学生担纲创作。我入学第二年,学校团委组织的“一二·九戏曲节”就把我写的小戏剧本搬上了舞台,由当时的表演系学生、花脸演员,现在的国戏京剧系主任舒桐担任主演。我们夜以继日地研讨剧本、商量演出,虽然剧目不大,却使我们获益良多。当我研究生毕业剧本杀青时,老院长朱文相把首届中国京剧青研班的几位名角请到家中,从演员的角度给剧本提建议。多年以来,我始终谨记老师们的教诲,精心创作剧本、培养学生。

        进入新时代,在文化自信的时代号角下,传统艺术备受重视,越来越多年轻人爱上了民族文化和戏曲艺术。国戏戏文系的报考人数也水涨船高,从20多年前数百人竞争60个入学名额,到现在每年5000多人报考,录取比例可谓百里挑一。

        不忘初心、耕耘戏文,这是戏文系全体师生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今后,我一定会从众多青年学子中,发现并培养热爱戏曲、执着事业的戏文人才,让他们如沐春风、向阳生长。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张景华、董城、张胜、王斯敏 通讯员 薛元元、郭苏哲)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