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10月21日 星期三

    留住一片乡愁的洱海古村

    作者:本报记者 张勇 《光明日报》( 2020年10月21日 03版)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三年来】

        苍山脚下、洱海西岸,有一个保留浓郁白族风格的村落。一进村,民居外墙上一幅幅淡墨山水画映入眼帘,青瓦白墙,溪水环绕,绿树成荫,古桥、古庙、古树、古戏台保存完好,一派千年古村风貌。这便是云南省大理市湾桥镇中庄古生村,村子先后被评为中国传统村落、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

        “现在村里变化大了,洱海水比原来更清了,湖边的生态廊道修得很漂亮;环村西路也建好了,游客没进村就可以欣赏路边的田园风光和白族民居;村边建好了生态停车场,游客就不用在村文化广场停车了……”古生村党支部书记何桥坤向记者细数着村里的变化。10月20日一大早,何桥坤便在村里四处考察诉讼服务中心站的办公地点,市法院将古生村作为建设诉讼服务中心站的试点。古生村出名了,许多工作都在古生村试点,何桥坤的工作更忙了,但他心里高兴:搞乡村振兴,需要建设更多的服务机构和设施。

        湖边环海路改建的生态廊道也即将完工,新铺的沥青路面,路边新种的花草树木,倒映在清澈的湖水中,令人心旷神怡。“为保护洱海,生态廊道不能开车,只能步行或者骑车。为了配合建设生态廊道,我们村在洱海保护绿线范围内的53户农户全部搬迁腾退,腾退宗地12.68亩,恢复新建湿地3000平方米。”何桥坤说。

        村民李德昌家就在生态廊道旁,李德昌经常在家接待全国各地的参观团队和游客。他笑着对记者说:“我家的小院名气越来越大,我曾经接待过15个国家的考察团。有很多老板想来租我家小院搞经营,我都拒绝了,应该由政府来保护和开发。”

        “村里原来还有13户贫困户,到今年都全部脱贫了。村里流转了1220亩土地,引进龙头企业种植绿色生态水稻和油菜,有100多位村民到种植基地打工。全村439户人均纯收入达15200多元,60%的农户都有了私家车,日子好过了!”何桥坤说。

        近年来,大理市委托同济大学编制《古生村省级示范村规划》,以保护古建筑、古树木等“七古”、创建新环境等“八新”为基本模式,推进古生村乡村振兴。在村里刚完成主体建设的游客服务中心现场,何桥坤告诉记者:“这是四位一体的项目,既是游客服务中心,也是村民客事办理中心和办公室,一楼是古生村的专题展览,二楼是游客住宿的旅馆。现在村里有两家客栈,因为要保护洱海,也不能过多发展餐饮住宿。”

        根据保护规划,在各级政府帮助下,古生村对村内的大青树和建于明清时代的福海寺、古戏台等文物古迹进行了重点保护修复,对李德昌“乡愁小院”等7户白族民居古院落进行挂牌保护,将白族传统节日“放生会”打造成为古生村独具特色的民间习俗,组建洞经古乐队、民族文化展演队,开展展演活动。“古戏台成了传承白族文化和宣传政策的舞台,用白族‘大本曲’来演唱宣传洱海保护和文明新风,已成为村里一道亮丽风景线。”何桥坤说。

        (本报记者 张勇)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