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06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刊(第612期)    上一版  下一版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10月15日 星期四

    产业赋能 提高脱贫能力

    作者:申勇 《光明日报》( 2020年10月15日 06版)

        深圳充分释放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双区驱动效应”,积极发挥产业扶贫的聚合作用,成功闯出了一条东西部协作脱贫和有效防止返贫的新路子。

        深圳龙华区“一十百千”子母车间产业扶贫案例,就是一个成功典范。龙华区在对口扶贫广西东兰县的过程中,以问题为导向不断创新扶贫方式,面对如何让易地搬迁贫困群众搬得出并稳得住、粤港澳大湾区产能外溢能否承接等问题,龙华区政府扶贫工作组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在东兰县搬迁居民集中居住点附近建立扶贫车间,充分利用粤港澳大湾区产业优势、市场优势和资金优势,动员深圳企业在当地成功建立服装等产业的子母车间,以一个母车间带动十个子车间:从粤港澳大湾区接收订单和采购原材料,通过大物流将原料运往东兰县母车间进行加工,再通过小物流将半成品运往子车间,最后回到母车间完成总装并销往全世界。子母车间吸纳了大量的搬迁劳动力和周边贫困户从事手工劳动,创新了区域合作产业扶贫的模式。

        扶贫必先扶智。为了保证村民脱贫后不返贫,龙华区围绕子母车间和产业链,积极培养“一百个致富带头人”,提供“一千个就业岗位”,推行“雨露计划”,创办技术学校和培训就业服务中心,委托当地子母车间“以工代训”培养当地生产骨干,形成了“技能+产业+就业”的新型造血式扶贫机制。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等10所职业院校与广西10所职业院校开展粤桂职业教育结对帮扶和专业共建,形成输血与造血、扶贫与扶智、外扶与内强的有机结合。

        构建实现脱贫和防止返贫长效机制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在建立“一十百千”车间扶贫的过程中,龙华区政府一方面强化政府责任,另一方面引导市场和社会协同发力,构建脱贫的长久动力。例如,深圳龙华伟奇服装公司到东兰县注册了东兰校园文化用品有限公司,投资额达1亿元;深圳金肯科技有限公司到东兰县建立了冷链物流中心,建设了集禽畜屠宰、速冻、冷藏、加工、包装、销售、运输为一体的现代化冷链物流建设项目,将东兰乌鸡、山茶油运往大湾区。社会力量参与扶贫不仅是龙华的亮点,也是整个深圳扶贫的缩影。通过举全社会之力,深圳探索了一条短期见成效、长期可持续的高质量扶贫路径。

        虽然目前的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仍需进一步探索更加有效的脱贫方式,建立健全防止返贫的长效机制。一是进一步创新东西部协作的产业扶贫和防止返贫机制,主动将东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及时转移到西部落后地区,使东部的优质资源与西部的劳动力资源有机结合起来,探索新发展格局下扶贫发展新思路。二是充分发动社会力量,打一场全民参与的脱贫和防止返贫持久战,将贫困地区的资源转化为脱贫的资产。三是重视提升贫困地区人力资源水平。通过扶教扶智,加大对贫困地区人力资本投资,激发持续脱贫的内生动力。

        (作者:申勇,系深圳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研究中心决策咨询部主任、教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