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书者说】
中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均写到了围棋,现当代的中外小说家也有不少人写过棋,比如川端康成的《名人》、阿城的《棋王》,将棋与创作融汇为人生两大兴趣和主题的,唯储福金而已。储福金被誉为“围棋界写书最好的,作家中围棋下得最好的”,李敬泽赞其为“中国文坛围棋第一人”。《棋语》这部小说的问世,是偶然中的必然,是储福金继《黑白》《黑白·白之篇》之后,以棋写人、写史、写中国传统文化的又一力作。书名《棋语》,顾名思义,写的是围棋术语,共收录冲、星位、断、飞、小尖、立、靠、点、引征、扑、跳、不应、借用、枷、弃子、渡过、形、收官、连,十九个棋语。
《棋语》牵连着棋人众生相。以北巷小王这个约棋者为引,谋篇布局地摆出了蒋冲、刘云、陶松、陈晓冬、常朔等一批性格迥异的棋人,看似有特定指向性的棋语表面上合着这些棋手的性格、命运,更暗寓了几十年间几代人承受的当代生活,我们能够看到的是现代的人生、现代的心理、现代的世风。人生与棋理,相互映射。立体的人世,没有人可以说能够找到合适的字眼一以概之。小说中看似直白简单的棋语篇名,往往被情节、走向和结局打破。这种立与破,似一座迷宫,唯心智明朗者可以走出;似一壶佳酿,唯不贪杯者方可细品其层层韵味。最后,丰满的人性、复杂的人生、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自然和社会的相通,便会在这些字眼的映射中展现出来。
《棋语》中架构的故事、细节、场景几乎可以以假乱真,深浅交错、悲欢跌宕中,时代在变,人在变,棋亦是如此。小说时间跨度大,每一个棋语的结局都是新的开始,充满了中国传统哲学的辩证思维。
以围棋为题材,以小说为体裁,以具体的棋语、不同的棋手为切入口,将他们置于时代的大背景之下,反映棋手的命运,探讨了围棋、人、时代的变化发展。棋语不是在讲围棋知识,而是在讲文化。围棋是储福金笔下中国文化最佳的载体,他从新中国成立一直写到围棋机器人阿尔法的出现,体现出围棋术语本身对自然与社会的理解、提炼。围棋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因人而异,受时代局限,但是这一活动却不曾停止过,围棋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宏大的文化主题。象征天圆地方的棋枰上,黑白两色衍生出的无尽变化,蕴藏着中国人的传统哲学观念和处世之道,细品值得回味深思。
围棋的竞技性一度风头过剩,掩盖了它在中华文化中应有的地位和承载的智慧。围棋在中国上世纪80年代一度成为为国争光的竞技,围棋擂台赛打造出了棋圣,当下围棋在中国相对式微,围棋人口总数在不断增加,普及率却有待增加。棋手的心路、棋路随着时代在变,他们的命运辐射出世纪更迭和一个国家围棋文化的发展脉络,当围棋只是成为考级培训项目之一,很容易后发无力,失去本源意义。社会的认可度、重视度和发展的先进程度,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了围棋、棋手的命运,小说在文学价值之外,较好地关照了现实意义,以棋写时代,以人为时代呐喊。
储福金深谙围棋之道,深受中国传统文化浸润,他以文学的方式呼吁社会对围棋文化的关注,参与对围棋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表达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除了对围棋棋手的刻画,以他们的命运来应对“棋语”、折射中国围棋现实主义史之外,储福金以小说特有的对现实和历史的批判性,在场景、情节中虚实相生,较好地综合了从文化、哲理、道行上对围棋的把握。小说中对古物、不同材质的围棋、小镇、老街、老楼、屏风等都有细致的描摹,掺杂着人物当时的处境,没有说教之词,处处风骨雅正,以《儒林外史》式的架构完成了对中国围棋命运史的深思,既有文学审美价值,也有社会学价值。
(作者:王青,系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第三编辑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