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像札记】
我是河北保定人,从小就在家乡的古莲花池玩耍,美丽的荷花和古朴的大树是我珍贵的少年记忆。后来我学习绘画,到清华读书,长本事、见世面,在学画的第十个年头,举办了个人画展。我十分想念一位不能到场的老校友——艺术家阎肃。阎肃1936年在保定师范附属学校上学,比我早60年。虽然他不是从事绘画创作,我们似乎不在一个领域,但是其艺术理念和风度却深刻影响了我的创作和人生。
2014年秋天,我正在准备毕业创作。那时我希望自己的创作能大气且传递正能量,却苦于没有能直接、深刻刺激到我的创作素材。阎肃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到军旅文艺的“风花雪月”,其中“战地黄花”的意象引起我的遐想:傍晚时分,战士们经过艰苦的训练回到营地,不远处一片油菜花盛开在栅栏的另一侧,花开得炽热,生长得顽强,富有浓郁的诗意。
带着这种想象和情绪,我开始创作油画作品《战地黄花》。我强化了画面里深重颜色和鲜亮颜色的对比,减弱中间色阶,借助色彩冷暖的衬托,弱化花朵枝叶具体的造型,转而以厚涂的颜料肌理笔触和灿烂的色调营造辉煌的画面气质。就像阎肃创作唱词的过程一样,整幅作品直接而强烈,简洁明快,一气呵成。从这幅油画,我真正开始了进行这种表现性绘画的实践。
2016年2月,我正在云南大理写生。一天清晨,我知道了阎肃辞世的消息,悲痛之余,我想到先生讲过的话“要拔出两条腿来,要去走,多去走一些地方、多经历一些事情、多见一些人,这就是财富”。
那天我坐在周城村口,看到那两棵800年的大树,树干粗壮,枝叶繁茂,当地人把一些祈福的红布条系在枝条上,风一吹,就好像把祝福吹向了苍山洱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带着对先生的追忆之情,画出作品《大青树》。
我将颜料反复在树叶位置覆盖,让深绿、浅绿、蓝绿、黄绿交织在一起,笔触线条就像乐章里的音符,一个个从笔下蹿出来。饱蘸褐色颜料的笔头在画布上游走,就像我的双手拂过大青树历经世纪沧桑的皮肤,最终形成一股生机勃勃的画面气氛。
写生的日子风吹日晒,虽然辛苦却收获颇丰。后来我在整理这次写生的文字时,想到了阎肃的歌词——“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未来我会到更多的地方采风写生,更加深刻地了解脚下的土地并热爱身边的同胞,我的艺术青春一直在路上。
2016年,时值母校120周年华诞,我认真筹备了自己的个展为母校献礼。在展厅里,我看着作品,心里感慨万千。我想象着自己扶着阎肃,听他讲从前的故事;想象着他对我露出会心的笑容。一个从未谋面的先生,为何让我感到如此亲切和仰望?
老校友苏叔阳先生在展厅拉着我的手说,从前的保师附校就坐落在古莲池旁,每逢下课推开窗子便是满眼的诗情画意。我也曾在荷塘边久久驻足,感受这份薪火不息的以文教化,感受被那池荷花养出的、古城保定代代相传的文人诗心。周汝昌写过“诗心映鉴,真情斯见;虽隔千秋,欣如会面”。我想答案就在这里。
故乡保定是一片文化的沃土,我当以前辈为楷模,秉承对文化的诚恳,让诗心的感动代代相传、薪火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