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秋的厦门略显清静,可能是八项规定的原因吧。大街小巷没有了博饼(闽南地区的一种中秋民俗活动)兴奋而喧嚣的叫唤声,也没有了大放焰火的绚丽与热闹。减少了人为肤浅的因素,自然的魅力在人们心中的分量悄然增加了。
“今年厦门的月亮好圆好亮。”
“是啊,今年月色真美。”
其实,厦门每年的月色都是如此富有魅力的,只是很长一段时间,人们沉浸在过节的忙碌和过多的人为兴奋中,忽略了中秋的主角:明月。
厦门是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又是一个因台而设的经济特区,因而“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也成了中秋厦门经常写在宣传标语里和说在口头上的一句话。然而在劲歌热舞和杯光酒影里,“海上明月”也渐渐成为人们脑海里一闪而过的美丽景象。
难得今年中秋多了几分悠闲与宁静,我坐在海边的礁石上,细细地品味着久违了的“海上生明月”,思绪伴随着海水轻拍礁石的声响,自由、轻松地飞扬……
记起初中时候写过一篇关于“月”的文章,记录一个邻居老奶奶每逢中秋月圆时,总坐在村口的大榕树下,思念解放前被抓壮丁去台湾的儿子。那时,“月”在我心里头是一曲《望春风》,是“盼”的代名词。
大学时,老奶奶的儿子回来了,老奶奶已过世多年,他的儿子也已白发苍苍。中秋夜晚他在榕树下摆上香案拜祭老奶奶,他一跪一拜一起身,认真、凝重的神情,深深触动我年少的心,那时“月”演变成一种强烈的愿望:团圆!
响亮的手机铃音划破月海的静寂,也打断我的思绪,电话来自台湾,老奶奶的孙子。
“今年台湾月色很好哟。”
“厦门这边的月也很圆很亮。”
他说下月要带家人到厦门参加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会上他将就两岸携手推动华文出版走向世界提一些建议。寥寥数语,没有过多的寒暄,却激起我对即将重逢的无限遐想。
海是如此厚重与广阔,月是如此明亮与皎洁。或许亲人之间本来就无需太多的客套、礼数,或许人只有入静才更容易入景入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