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以高能效、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热点。目前,欧美发达国家正着力发展“低碳技术”,并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进行重大调整,以抢占产业制高点。
面对悄然打响的全球低碳经济争夺战,中国有机遇,也有挑战。对我们而言,不能急着一哄而上“炒概念”、上项目,必须要对“低碳经济”这一概念有客观、理性的认识。
碳概念源于西方。当前,发达国家已经完成了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碳排放总量已经达到或接近峰值。同时,由于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方面有巨大的技术优势,这些国家极力在全球推行排放总量降低的低碳经济模式,并通过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与国际贸易规则,进一步拉大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差距,从而继续保持竞争优势。
然而,中国的低碳发展与西方发达国家的低碳发展有本质的区别: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实现发展就必须依赖更多的能源消耗。我国提出,到2020年实现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这是庄严的承诺,同时也是十分沉重的责任。应该强调的是,中国在发展低碳经济,进行低碳转型的过程中应立足国情和发展阶段,逐步推进,并在自己的责任范围内承担相应的减排义务,履行自己的减排承诺。
更根本的一点是,中国面临着比西方发达国家更加复杂的环境问题,中国的低碳发展必须走符合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阶段特点的道路。目前,这一道路面临三个突出矛盾——
庞大人口基数与碳减排。庞大的人口基数带来高碳排放总量,这是我们的国情。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将是中国未来较长时期的重要发展任务,对资源、能源与生态环境的需求还将进一步增加。
扩大内需与碳减排。扩大内需必须刺激消费,消费增长就意味着对资源、能源的需求要进一步增加,碳排放也要增加。一方面要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又要高度重视资源节约、环境保护,这是中国目前发展阶段极具挑战性的难题。
增加就业与碳减排。中国目前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要特征的产业结构正面临着加快转变的压力,就业问题越来越严峻,低碳发展与就业有可能变成最突出的矛盾。
此外,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低碳发展”还面临许多阶段性的特殊考验:一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加快推进,正处在能源需求快速增长阶段;二是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经济由“高碳”向“低碳”转变的最大制约,是整体科技水平落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三是“富煤、少气、缺油”的资源条件,也决定我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低碳能源资源的选择有限;四是我国经济的主体是第二产业,这决定了能源消耗的主要部门是工业,而工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又加重了我国经济的“高碳”特征。
如何破解这些“低碳瓶颈”,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是我们“低碳之路”上的重要挑战。
尽管中国低碳发展面临着这些矛盾,但走低碳发展之路,我们也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因为,中国不但具有丰富的新能源资源,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有巨大的节能与发展方式转变的潜力。
2010年,国家发改委明确五省八市作为国家首批低碳试点地区,各地鼓足干劲,“低碳热情”高涨。但潜在的“红利”要变为现实,还需要理念的彻底转变和行动的扎实跟进。一些发达国家“言大于行”的现实告诉我们,真正的“低碳之路”才刚刚开始,很多最基本的思路还需要进一步厘清:政府还是市场,地区还是行业,交易还是税收,生产还是消费?
解决这些“低碳难题”,最重要的是转变发展方式,而创新是根本出路。一是要通过技术创新,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产能;二是要通过政策创新,解决一些地方口号与行动脱节、低碳经济建设缺乏系统性等问题。
绿色革命为我国在全新的经济竞技舞台上与发达国家一争高下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要充分认识低碳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低碳发展新理念、新制度、新做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低碳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