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今年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达到6.9亿,乡村人口6.5亿,城镇人口比重首次过半,达到51.27%。目前,每年全国有1500万人进入城市。近日公布的《麦肯锡全球研究院2011世界城市经济发展研究报告》也指出,未来15年,今天世界排名最前的600个城市中,有136个发达国家的城市将跌出榜单,取代它们的将是来自中国的100个城市。
这些数据表明,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已经开始进入以城市为主体的发展阶段。然而,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秩序紊乱、运营低效,行政区域划分缺乏预见性等一系列问题和挑战也赫然摆在眼前。
面对这些问题和挑战,如何避免各方面问题发生“共振”触发系统性城市运营风险?如何依照可持续发展理论,积极稳妥推进城市化进程?日前,在深圳召开的国际城市创新发展大会上,来自国内外的知名城市市长、工商界人士、专家学者等,就城市化进程中的诸多问题进行了“会诊”和研讨。
城市发展不能一味图大
“规模不是第一位的选择,第一位的选择还是要看什么样的城市最有效率,最核心是要因地制宜,一味图大只会造成麻烦。”说到中国城市化道路的选择,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石楠指出,“大城市有大城市的价值,小城镇有小城镇的价值,不可能靠一个规模来解决中国的所有问题。”
石楠说,我们必须要走一条资源更节约、环境更友好的路径,要给每个人提供均等的机会,给每个城市提供更好的人居环境,这就要求城市应该因地制宜地进行合理性规划。
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表示:“我们曾经迷恋巨型城市,现在要搞一些小城市的建设,小就是美,小就是生态的;应该坚决摒弃工业文明时代带给我们的那种大功能的分区、大路网、大尺度的构筑物、长距离的循环等等过时的一些做法。”仇保兴说,不仅如此,现在还应提倡用追求共识、追求综合效应来代替过去把城市基础设施各自分裂的做法;提倡调动一切创新资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服务,代替从上到下精英决策的规划城市。
对中国特色的城市化有切身感受的佳兆业集团总裁金志刚告诉记者,目前佳兆业的开发已经开展到国内较为偏远的地级市和乡镇地区,为了适应城市化的多元化发展,他们将所开发的城市分成了一线、二线、三线、四线、五线五种级别。金志刚认为,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区对城市化的要求也不一样,在经济高速发展之后,当地的生活配套必须跟经济能力相匹配,这要求当地政府应以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为依据,及时进行规划。
城市化不能“化掉”文化遗产
城市化进程不可避免对城市的文化和生态造成一定冲击。快速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应该如何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如何塑造城市的特色和品格?
“如今,一些城市盲目地追求建设速度,盲目地追求现代化,对一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造成了破坏。有一些地方为了简单的、低层次的旅游开发,拆除真古董,建设假古董,这些假古董粗制滥造,毫无价值;还有一些城市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采用真实的规模、材料、技术和工艺,全面地恢复一些古城,力图再造一个完整的古城,造成了一些不可挽回的损失。如果不高度重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不立即纠正一些错误的做法,将来就可能建立一批没有文化的城市,出现千城一面的情况。”住建部规划司副司长冯忠华道出了自己的忧虑。
冯忠华指出,历史文化遗产不同于国家文物,它是活态的,是一种生活的延续,在保护当中是允许适度利用的。这样才能给它注入新的功能和活力。
至于如何保障各种文化个性发展,与会嘉宾认为,政策法规是基础。博鳌亚洲论坛咨询委员会委员、原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说:“一个城市如果没有主流文化,要包容或者融合其他的各种文化就会缺乏基础。”
软实力是城市转型的关键
“城市的转型关键在于城市的软实力,而不在于企业有多少创新和多大的发展。”在探讨“城市转型与产业创新”这个问题时,龙永图特别提到“软实力”这个词,他指出,在城市发展的某些阶段,产业创新比城市转型更有推动力,但这不是决定性的。龙永图强调,在软实力建设方面,政府部门应有所作为。比如,提高公民的素质,进行法制文化建设,提高城市诚信精神和文明程度,这些对城市转型具有重要作用。
微软公司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张亚勤认为,城市发展到现在,硬实力确实很重要,比如基础设施、GDP总量等,但软实力更重要,包括幸福指数、政府管理水平、市民文化素质、城市创新能力等。
“软实力最重要的体现就是人才。”张亚勤说,首先要有较高端的领军人才,同时要有真正在做事的“主流人才”。这些人才,一方面要靠引进,但更要靠当地高校、科研机构、企业来培养。“因此,不能只重视引进人才而忽略建立培养人才的机制。”
“一个城市要有宽容的文化氛围,特别是要容忍失败。”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说,一座城市要想实现城市转型和产业创新,就必须摒弃GDP为王的观念。一个城市的城市化率到60%的时候,它的产业结构就会发生剧烈的变化。比如原来是以制造业为主,现在就要转向现代服务业,转向以高科技为主的新兴产业。原来是本土化的产业,要转向全球化的、多元化的产业;原来是物质消费为主的,可能要转向非物质消费文化为主的城市。现在的深圳可能就处在这样的阶段。
意大利都灵市市政建设总公司总裁安娜·普拉特女士说,文化是城市发展非常好的引擎,可以帮助我们做都市的再造。比如我们有很多空置出来的工业废置用地,都可以转化为文化活动场所。都灵有一个当代艺术中心,就是一个空置场所转化而来的,现在已经成为欧洲一个重要的现代艺术展地。
城市发展的目的是什么
城市发展,归根结底是要什么?在《国际城市创新发展大会》最后一场主题演讲中,来自以色列、墨西哥、美国、新加坡和中国的五个不同城市的代表分别描画了他们对未来城市化发展的定位和美好期许。
以色列海法市市长尤纳·亚哈维说,城市最重要的是要让居民有归属感。同时,海法市还建立机制,让城市非常注重健康、保持较多绿地、交通便利。
让城市不断改善居民生活也是墨西哥东北部小城巴耶埃尔莫索的追求。该市市长埃佛拉因·德里昂表示,他特别关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发展的同时兼顾环境并促进就业。现阶段,该市正寻求国际在医疗、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合作。
新加坡前重建局局长与总规划师刘太格介绍,在1960年时,新加坡有人口190万,其中140万住在破烂房子里;到了1985年,所有的破房子、贫民窟都不见了;今天的新加坡,93%的居民拥有自己的房子。刘太格认为,城市发展应该给人民带来基本的安全条件,并实现交通通畅、有房子住、没有污染、不失业。“我觉得城市就是一个剧院,政府应该把这个剧院做好。舞台、基建、所有的设备都做得很先进,让市民演出他们精彩的生活戏剧。”(本报记者 易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