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与厦门经济特区同步成立的高校,厦门理工学院一直紧抓厦门特区“先行先试”机遇,发挥“亲产业”大学优势,对接台湾一些电机、电子等专业实力雄厚的高校,搭建两岸学子交流重要平台。如今,该校在两岸师生互访、联合科研、联办专业等方面交流合作成效显著,已逐步成为两岸高校教育交流中的典范。
畅通绿色管道 招纳两岸英才
厦门与台湾隔海相望,在两岸交流合作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也成为厦门理工学院作为两岸人才交流先锋的优势。
“厦门理工的工作环境吸引了我。”毕业于台湾成功大学的曾雨欣博士通过网络投递简历入围参加了厦门理工组织的人才双选会。他告诉记者,职业理想是他最看重的,待遇、工作和生活环境、人才流动配套政策也是主要考虑的方面。而厦门理工于去年开始专门面向台湾学生招收编内人员。厦门理工国际合作处、设计艺术系等特别设立了编内岗位专门招聘台湾籍专业人才,此外,在厦门理工数字创意学院公布的招聘信息上,几乎所有教学岗位都开出“台、港、澳及外籍人员优先”的条件。正是这些在人事编制、待遇等多方面的“绿色通道”使得许多台湾教育界人才、精英倍感亲切,更乐于到厦门理工交流互动。
除了注重“人才、资源输入”,厦门理工还注重人才“输出和共享”,推动两岸交流深化。近年来,许多台湾高校特别注重厦门理工师资,力邀其赴台培训,聘该校教师为客座教授等,计划在台湾本土推广大陆教育课程。“越来越多的台湾毕业生希望考取大陆相关证照,有意来大陆谋职的台湾人多起来,邀请大陆师资赴台培训可提升考取大陆证照通过率和就业竞争力”,台湾朝阳科技大学校长钟任琴表示,他们已和厦门理工就联合筹办大陆首个“海峡社区大学”达成合作意向。
深化两岸交流合作 擦出智慧火花
其实,早在2004年,厦门理工就开始主动作为,多方位、多学科、多层次地与台湾高校、企业开展合作交流。经多年努力,这样的交流已逐步深化。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仅去年一个暑期,厦门理工就派出12个交流团140多人分赴台湾高校研习进修。与此同时,校方也接待了来自台湾18所兄弟高校百余人交流团。
在厦门理工,这样频繁的两岸教育交流合作并不是“昙花一现”。从为增强与台湾相应高校的对口交流,和台湾兄弟院校联合设立的“厦金学院”到为台资企业、台商子弟量身定做的进阶教育、“移动学历教育”,再到与台湾南开科技大学连续多年的文化、学术交流、共同开展文化创意专业的移动研修等,这一个个例子都是厦门理工不断与台湾深化教育合作的有效证明。
两岸教育合作,功在当下利在千秋,厦门理工表示,在与台湾著名公立技术学院、在管理学科颇具影响力的台中技术学院交流中,理工交流团不但聆听到“创意设计”、“品牌规划与设计”等该校知名教授精品课程,交流了将文创设计转化为现实经济效益的做法,在教学上也获益匪浅。
强化优势互补 两岸交流结硕果
提起两岸高校交流成果,聚焦所有人眼球的国内首台电动导览车“金厦一号”就是厦门理工推进两岸产学研互动的得意之作。
因看重彼此优势,厦门理工与台湾铭传大学联合开展了首个产品类科研项目“金厦一号”。双方校长高度重视,自参与项目策划、组织和推动,往返数十次联合调研攻关,促使这两所高校仅用时19个月就创造了同类产品研制新纪录。而今,厦门理工正计划用一年半的时间,通过两岸“校企合作方式”使其产业化。
实际上,这些产研优势互补正是厦门理工推进对台教育交流的亮点之一。身处台商云集、高新产业飞速发展的厦门经济特区,厦门理工以“亲产业”为办学理念,依据厦门及台湾数字创意产业发展和动画产业发展现状,主动与台湾铭传大学等十余所优质高校、台湾资策会及属下的台湾知名动漫网游公司、文化创意和影视传媒机构加盟,成立国内首家数字创意学院。这种以项目合作为纽带,发挥两岸高校与企业团队优势的办法,不仅使两岸优秀人才更紧密合作,同时强化了实践,培养了两岸人才。
厦门理工还注重吸引台商投资办教育,实现人力资本投资的互补。厦门理工与台湾大华联合保险公司于2007年联合开办全国首个“汽车理赔公估”专业,与台湾资策会数位动漫学院、台湾大宇等联合组建软件人才培养基地,开办“动漫设计”专业方向等,均成为该校的重要特色。
据厦门理工学院学工处负责人杨丽芳介绍,如今厦门理工已获批开展闽台合作分段对接项目,在文化产业管理、艺术设计、数字创意等多个本科专业进行“2+2”联合培养。其中,引进台湾高校的优质专业课程将达到课程的50%;由台湾院校教师进行教学所占比例将达专业课的40%。(本报记者 马跃华 本报通讯员 唐红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