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2月10日 星期五

    探访校园足球冬令营系列之三

    每月1500元,怎么留住好教练?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2月10日 09版)

        “我是真喜欢教娃娃”

        来自武汉前川六小的李涛是个尽职尽责的校园足球基层教练,尽管一个月只有1500元的收入,但在球场边看着孩子们踢球,他总是一副乐呵呵的表情。李涛说:“看着孩子们从不会踢球到可以带球过人、传球射门,特别有成就感。我的收入不多,但我很充实。作为基层教练,要耐得住清贫和寂寞,也需要勇气,因为我是真喜欢教娃娃。”

        中国足协拿出4000万元经费,支持首批的44个校园足球试点城市。不过,分到每个学校,杯水车薪。“分到每所学校也就是2000元,但是可以用来做‘敲门砖’,认识一下校长,看看他们对足球的态度。”李涛这样认为,“校园足球的发展离不开学校和老师的支持。目前小学生和中学生仍然要以课业为主,如果孩子文化成绩不好,势必难以通过老师和家长这一关,来到球场上踢球。”

        李涛的观点得到了来自沈阳市东湖学校的足球教练员谢涛的认同,“搞校园足球,校长显然更在意教委的安排,班主任也更在意孩子的考试分数,因为升学率这些硬指标显然还是存在的。”

        沈阳和武汉都是校园足球开展的重镇,两位教练员所遇到的问题代表了一大部分校园足球教练的困扰。同时,教练待遇低、工作的不稳定性、教育部门对于足球特长生的不够重视,都成为校园足球工作开展的瓶颈。

        “孩子需要留住好教练”

        在冬令营开营第一天的训练场上,来自合肥市和平小学的小球员范宇童便受了伤。身为门将的他在一次扑救中被球打中了脸,顿时鼻血直流。在小队友和带队教练无比紧张的时候,范宇童的妈妈童女士却连连喊着:“没事!没事!擦一擦还能踢!”比起现在越来越多溺爱孩子、不支持孩子从事足球运动的家长来说,童女士对儿子踢球这件事情一直给予着强有力的支持。“我不认为小孩踢球会耽误学习。上课的时候专心听课,下课之后把时间花在训练上,这样挺好的。找对方式方法,小朋友接受任何训练都是在提升自身能力。”

        看到记者来到场边,来到冬令营的家长们呼的一下簇拥过来,“媒体一定要帮我们家长呼吁一下,校园足球现在最缺基层教练,我们孩子需要留住好教练。”来自武汉万松园小学方淑祺的爸爸说:“在我们那里,有许多小孩子很有踢球的兴趣。我们家长希望体制能够更完善,有更稳定的好教练来带孩子。现在学校的教练每个月挣1500元钱,的确太少了,甚至我们几个家长都愿意贴补一点钱给教练。我们都希望孩子的足球之路是可持续发展的,希望体教结合会有一个很好的规划和未来。”

        老师和家长是最好的陪练

        目前,很多小学的体育课都是女教师任教,不会踢球,怎么教学生?来自上海凉路第四小学陈申吉的外公告诉记者:“在操场上踢球的有男女学生、男女教师,甚至学生家长和教师家属也来一起踢球。我们孩子学校的足球教练就是每天去体校看专业教练如何训练,然后回来再教孩子,其实,老师和家长是孩子踢球最好的陪练。我们那里有个学生的母亲是大学体育教师,每周来校义务教足球;还有个学生的父母买球送给学校,并将自己工作单位的球队领来与师生比赛。”

        实际上,足球能否顺利进入校园,必须看校方的态度。可喜的是有很多学校看到了足球对孩子们的积极作用,为足球敞开了大门。校园足球尚处于起步阶段,活动是否有序和训练质量如何,都会影响到它的可持续发展。它需要成长,更需要鼓励和爱护,它关系着中国足球年轻一代的发展和走向。青少年的培养是一项长期任务,很难在短期内就能见到成效,需要长期的、锲而不舍的坚持,大家都有责任和义务为孩子们喜爱、参与、享受足球做一点实实在在的事情。(本报记者 侯珂珂)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