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2月03日 星期六

    “富民”: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体现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12月03日 07版)
    金卫其、章建明摄

        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以“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突出强调关注民生,反映了“十二五”期间党的一个重要的执政理念是让人民更加富裕起来,“富民”的目标将成为这一时期我们党的一个重要战略任务。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具体应用和体现,是将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与时代精神和要求的具体结合,是我们党的群众路线这一优良传统的生动体现。 

        “富民”是新时期群众路线的具体目标

        “十二五”是我国新时期现代化建设的关键阶段,即它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3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国家经济总量和综合实力都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和积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强大的物质基础。但如何实现从国家强盛向人民共同富裕转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正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十七届五中全会将改善民生提到非常突出的地位,并提出“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具体要求和措施上,紧密地与群众生活具体要求相联系,强调改善收入分配,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以及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无一不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的宗旨正是新时期群众路线的具体要求。

        “一切为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一经典的群众路线表述明确地阐释了人民群众地位、党的性质,党和群众之间的鱼水关系。在实践中这一路线包含两个关键环节: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运用民主集中原则将分散的、无序化的群众意见整合为系统化、理论化的真理性意见;与此同时,将这些理论性的意见转换为政策、制度法规等多种形式来武装群众,让人民群众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路线和大政方针,并在实践中自觉地执行和运用。在落实执行环节,它则具体表现为: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认真总结30多年来尤其是“十一五”规划建设中的巨大成绩和经验,体恤民情、顺应民意,将社会主义建设从经济总量的增长转变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来,将民生工程提到突出地位,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社会舆论,将“富民”定位为“十二五”规划的发展目标,努力将新农村建设、民生工程和廉政建设落到实处。

        “富民”的科学内涵和实现途径

        “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将成为“十二五”期间国家工作的重要目标和亮点,这也是“富民”的核心内容。它的提出与我国当前的时代背景和要求有着紧密的联系。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显著提升,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改善。如果说“十一五”期间国家完成了经济总量的增长,实现了国家强盛,那么“十二五”的重要任务就是实现社会主义的公正性分配、缩小城乡差距和贫富分化,并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念引导人民群众走向价值观念的认同与共识。

        “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期待”的“富民”思想包含着两方面的内容: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裕。物质富裕是指国家在经济总量获得巨大增长的同时,逐渐消除在发展中出现的城乡差距和贫富分化现象,将经济增长有效地转化为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上来。与此同时,为了保证国家经济发展的潜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持续性,要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抛弃以消耗大量自然资源为基础的、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向集约型、生态型的循环经济发展方式,同时将经济发展与保障和改善民生有机结合起来。精神富裕是指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将人民群众武装起来,让他们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并运用到实践中去,并由此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获得满足感、幸福感和归宿感。 

        要实现以上“富民”目标,既需要坚持经济发展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和引领作用,将二者统一在坚持群众路线的实践过程之中。  

        一要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在现实层面上获得“富民”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创造性提出表明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社会主义同样可以发展市场经济,而且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从实践层面有力证明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十七届五中全会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所提出的“五个坚持”表明,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发展中具有开放性和强大的生命力,它能够及时把握时代焦点和人民需求的变化,并及时地调整和汲取新的时代内涵实现自我完善和发展,从而做到真正意义上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二是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引领时代精神和潮流。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需要坚持群众路线,及时了解群众的需求和问题所在,客观科学地加以引导;需要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打好努力奋斗、齐心协力建设美好未来的思想基础,从而更好地“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真正实现“富民”宏伟目标。

        (河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执笔人:张向东、高冬东、郑炳凯、谢丽)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