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8月25日 星期四

    《工资条例》为何难产?

    作者:纪荣凯 《光明日报》( 2011年08月25日 02版)

        据报道,酝酿3年有余的《工资条例》,再次陷入难产僵局。《工资条例》规范的对象包括所有企业,旨在重点解决一线职工工资偏低、工资增长缓慢、一线工人欠薪等问题。《工资条例》的难产,让众多的企业职工不免感到遗憾。

        “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而《工资条例》的核心内容工资增长保障机制、同工同酬制度和工资集体协商机制,是保障这“两同步”的有力举措,为何会遭遇难产的尴尬?

        据称,设定最低工资、建立工资增长机制,以及同工同酬都是目前各方争议的焦点。在职工最低工资标准问题上,如何调整工资的比例、是否每年调整,相关部门都有不同意见。有的认为如果增加工资比例高、每年调整的话,触及了企业的现有利益,会增加企业负担。另外,如何确保实现劳务派遣工的同工同酬,成为《工资条例》中又一个比较难处理的问题。一份由中华全国总工会所作的《国内劳务派遣调研报告》称,全国劳务派遣人员总数已经达到6000多万,主要集中在公有制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部分央企甚至有超过三分之二的员工都属于劳务派遣。在央企,劳务派遣工和正式工之间收入差距甚大。劳务派遣工的工资没有纳入国有企业职工工资总额,也没有纳入工资成本,只是作为劳务费。而《工资条例》关于同工同酬的规定,意味着这些企业的用工成本将大幅增加。

        说到底,《工资条例》的背后,是各方利益的一场博弈。在这场博弈中,一线职工的权益需要维护,企业的利益诉求也不能轻视。如果只是单方面去规划工资增长蓝图而把落实的责任全推给企业,企业的积极性自然不会很高。特别是中小企业,在各种压力和负担本已不轻的状况下,对职工工资增长自然比较敏感。提高工人的工资,不妨也同改革企业税负等工作结合起来,综合统筹协调。这样,一方面可以赢得企业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另一方面也可保障一线职工的权益。

        此外,在《工资条例》的立法进程中,不能缺少一线职工的声音。在《工资条例》的立法过程中,应采取各种方式大力提高这部条例的透明度,确保包括企业职工在内的广大民众对于这一条例制定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期待着《工资条例》的出台,能够进一步优化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真正做到既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又把这块“蛋糕”分好。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