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6月15日 星期三

    音乐教育与创新型人才

    岳英放 《 光明日报 》( 2011年06月15日   16 版)

        创新,对于处于改革开放时代的国人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30多年来,我们的一切发展成就,无不与创新紧紧联系在一起,21世纪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事业,更离不开源源不断的高素质创新人才能力的发挥。

        那么,什么是创新能力呢?人们习惯把它归结为创新思维方法,认为只要学会了创新技法就可以进入创新状态,并取得客观的创新成果。但是实践表明,许多人学会了创新技法之后,仍然不能完全进入创新状态,甚至不知道创新活动从何做起。其实,创新能力由许多要素构成的,是综合能力的体现。

        有学者就提出创新能力应分为八大要素:知识、自学能力、好奇心、观察力、客观性、怀疑态度、专心致志、毅力。也有学者提出创新能力由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构成:智力因素包含有观察力、想象力、辩证思维力等;非智力因素包含由创造欲、挑战欲、进取性、意志力等。创新活动能否成功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者紧密关联,任何的偏废均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其实,创新型人才所必须具备的创新能力主要是指根据一定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在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成果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换言之,创新能力就是实现新设想的能力。

        创新人才主要靠创新教育培养。高等学校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输出地,在国家创新体系中担负着主力军作用。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新问题,高校教育系统身负重任,应该从哪里着手突破?笔者以为,音乐素质教育的开展也许是一个突破口。

        高校音乐素质教育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一种什么关系呢?我们知道,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格、创新思维与创新实践能力上具有独特的功能。这种功能与音乐自身的特性与内涵休戚相关,一方面音乐的开放本性与兼收并蓄、交融汇合的风格有利于拓宽眼界,形成发散性思维;另一方面,音乐的内涵是不断丰富和扩展的,它追求无穷的发展超越而不满足和停留于过去的成就,这与创新人才与时俱进的内在要求是十分契合的。具体而言,音乐素质教育的功能主要包括:

        第一,培养大学生的创新人格。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美好的心灵,是完美人格塑造不可或缺的要素。音乐作为美育的重要部分,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得到健康的发展。特别是音乐把那些高度抽象的社会理性转化为生动、直观的感性形式,使大学生在提高音乐审美感受、表现力的同时,心灵得以净化,情操得以升华。

        第二,塑造大学生的创新思维。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现在很多研究都发现视觉想象能力同工程、设计、事业成功之间有着很密切的联系。而音乐的这种非线性跳跃式思维特点能最大限度地突破传统的单向性思维模式,不再只是“非对即错”。因此把音乐教育融入到科学教育中,能极大地发展学生的视觉敏感力、空间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等,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 

        第三,锻炼大学生的创新技能。音乐艺术的掌握离不开亲身的实践,因此艺术教育使学生的学习不再是从“课本到课本”的模式,而是鼓励每一位学生“创意付诸实践,实践获得创新”,想学歌唱就必须亲自唱歌,要想唱好歌就必须了解歌曲真实意思。

        目前,我国普通高校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开展音乐素质教育:一是音乐课程教育,二是课外音乐活动。音乐课程教育,面向普通高校全体学生,在形式上大体分为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专题演讲等;课外音乐活动,主要载体指高校组织或者学生自发组织的音乐业余演出社团,如合唱团、交响乐团、民族乐团、艺术团等,这类社团一般由学校内部音乐爱好者组成,他们利用课外时间进行排练,然后参加学校或者社会等方面演出活动。高校音乐教育的两类活动既有主次之分,又是相辅相成的。课程教育是基础,为学生真正了解音乐打好基础;课外活动是有益的补充,用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创新人格。特别应该强调的是,现行的高校音乐素质教育课既要防止偏重“德育化”,音乐作品的思想性、教育性等方面的挖掘被无限放大;又要防止过度“娱乐化”,忽略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形象感受和审美价值的领悟,这无疑阻碍了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的培养。

        因此,高校的音乐素质教育在内容与形式上,应在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现,不断提高学生的参与率,养成创新思维。此外,高校音乐教育应努力塑造在音乐表演和创作方面的创新典型,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高校的各种文娱团体的成员多为学校或者一定社会范围内的“明星人物”,而对“校园明星”的追求和模仿也是当下高校青年人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我们知道音乐表演只有具备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文化内涵,才能最大程度地吸引受众的关注,而要想展现其“出彩之处”就需要不断推陈出新,这就是我们现在社会中最时髦的语言——与时俱进!因此,这种对音乐教育本身的创新思考,能潜移默化于教育对象的思维意识,从而推动教育对象从被动转向主动,形成创新人格和创新意识,由此造就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文学院素质教育部)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