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3月03日 星期四

    一路走来,稻菽堆浪,豆麦飘香

    《 光明日报 》( 2011年03月03日   06 版)

        谭志娟(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

        从1980年至今,我从事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已经三十多年了,我和我的“战友”们都称自己“老推”。

        2003年,我当选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2008年当选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任职期间先后领衔提出代表议案10件、建议43件。2005年,我提交了“关于加强农技推广体系的建议”。国家开始加强全国农技推广条件建设之后,全面改善农技队伍办公条件,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改变农技人员“下乡靠走,教学靠吼”的落后状况。

        2004年,在国家投入的支持下,我市建立了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这提升了我们对病、虫、草、鼠害的预警及防治能力,确保了粮食增产增收。2008年,一些地区发生草地螟虫害,这种虫害发生最初是一些很小的飞蛾,飞蛾产卵孵化变成螟虫毁坏农作物。然而,这些飞蛾很小,白天肉眼很难发现。夜晚,我们通过灯光聚焦的方法吸引飞蛾,对虫害准确作出了判断。接着,我们准确判断出虫卵孵化时间,指导农民在这个恰当的时机喷洒农药,实现了高效精准防治。虫害控制住了,粮食也获得了大丰收。

        在先进农业科技的带动下,农业防灾减灾能力逐步增强。现在,我们对稻瘟病的发生能够实现精准预报,并通过媒体或走村串户给农户进行具体防治指导,把病虫害的损失控制在最低范围。

        2010年9月,我跟随黑龙江省农委组织的专题调研组调研全省农技推广体系,走了肇东市、庆安市、绥化市北林区、龙江县、依安县和我的家乡讷河市等11个县市,看见路边的一座座现代化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一块块标准的农业试验、示范田,充满生机,丰收在望。一路走来,稻菽堆浪,豆麦飘香。我深刻感到,这五年,是农技推广发展最快的五年,国家的农技投入增加了,办公条件改变了,推广手段提高了,推广体系完善了,农技人员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改变。

        作为一名“老推”,我看到党的支农惠农政策给农业科技推广带来的新变化,我感到非常欣慰,想到我也身体力行,为国家粮食生产安全作出一份贡献更备感自豪。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人员都很朴实,很能干,很热情,我们期待着国家和社会更多地关注农业科技推广工作,期待着《农业科技推广法》尽早修订,期待着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更加完备。

        这次两会期间,我也带来了自己对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建议,那就是恢复设立村级技术推广员,建立农业科技推广进村服务站,改善乡镇和村级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设施和条件,让农业科技的神经末梢触及农村的每一个角落,让先进的农业科技与农民实现“零距离”接触。

        (本报记者 李慧整理)

        人物素描:郭红松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