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问题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生活和幸福,也牵动着代表委员的心。作为一位关注住房问题多年,提交过相当数量提案的老委员,山东经济学院教授郭松海有很多话想说。
记者:作为一位老委员,听说您多年来一直关注住房问题,做过不少调研,每年都提交相关提案?
郭松海:住房是人们生活的基本需要,解决好广大百姓的住房问题,是国计民生的大事,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作为一名政协委员,能够就此建言献策是我的职责所在。
记者:在您看来,这几年我国在住房保障方面有些什么变化?
郭松海:总体来说,近年来,政府对保障房的投入力度越来越大。“十一五”期间,我国通过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解决了1140万户城镇低收入家庭和360万户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特别是刚刚过去的2010年,是我国保障性住房投资力度和建设规模最大的一年,不少省市在住房保障方面都捷报频传。可以说,保障性住房在解决住房贵、住房难问题上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与此同时,国家对其重视程度也与日俱增,成立了保障性安居工程协调小组,并且还将制定基本住房保障法。中央领导同志要求各地“提高工程质量,公平公正分配,把这项重大民生工程切实建成优质工程、阳光工程、民心工程”。
记者:“十二五”期间,我国将进一步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加快棚户区改造和农村危房改造,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增加中低收入居民住房供应。在您今年要提交的提案中对此有些什么好的建议?
郭松海:我们知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低收入家庭消费能力有限,只有政府切实发挥主导作用,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不断加大以公共租赁住房为重点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才能让越来越多的人逐步实现安居梦想。目前,建设保障性住房的任务非常繁重,为此,要积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政府应履行好社会公共管理职责,调整住房用地的供给结构。在各地安排年度建设用地指标时,应优先安排用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用地,确保廉租房、公共租赁房、经济适用房和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设用地,特别是在“主城区”要增加普通商品房用地,让城市的公共资源为广大群众所共享。二要积极筹措住房社会保障基金,逐步提高财政支出中住房保障资金的比重,确保保障性住房建设。三要实行地区差别化的市场调控政策。各地实际情况和控制目标不尽相同,其相对应的调控措施、调控力度也应有所区别,无须完全遵行同一模式。四要建立多元化的住房生产供应模式,如引导一些有品牌、有实力的国有企业开发中低价位普通商品住房,为房地产开发市场树立表率。此外,还需要规范政府及相关部门不合理的涉房收费项目,降低收费标准,更多地培育住房租赁市场,改变长期以出售为中心的住房流通格局。(本报记者 户华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