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河记录了上海近代演变为国际都市的辉煌历史;苏州河承载着上海城市的底蕴、城市的内涵、城市的记忆、城市的文化——从专家到市民,形成了这样的共识。
上海世博会期间,苏州河“水上巴士”正式启航。这条由普陀区推出的10公里旅游航线,不仅串起了苏州河边20多处文化遗存和上海近百年的工业文明,更向大家展示了普陀区在城市更新和产业结构调整中保护传统文化的实践。
保护不能复制的历史文化遗存
拥有苏州河21公里岸线,拥有苏州河畔近现代工业文明遗存20多处——历史给普陀区留下了丰厚的礼物。
普陀人说:河岸的老厂房,见证着工业对上海的贡献;这些老厂房将得到充分保护与文化改造,见证文化产业对上海的贡献。
保护需要意识、思路,还需要智慧。原上海制剂厂的70米高的巨型烟筒,曾经因为又旧又丑被建议炸掉。但最终,它被保留下来并加以改造。变成了苏州河上一道亮丽的景观——“苏河烟雨”。当人们看到曾经黑烟滚滚的烟囱凌空绽放出朵朵美丽的烟花,绚烂的花雨从70米的高空飞泻而下,脸上无不露出惊讶而又赞叹的笑容。
这只是普陀区在保护中开发工业遗迹的一个例子。按照最新编制完成的《苏州河普陀段总体规划方案》和《2008—2015年普陀区文化发展规划》,苏州河沿岸的工业遗存将进行保护性整修,并根据不同建筑风格,建设工业遗址博览园和包括商标火花、动漫展示、化工纺织等在内的十大专题博物馆。占地240亩的工业遗址博览园,融历史建筑底蕴与现代时尚元素为一体,建成后有望成为展示上海工业文明轨迹,并有效发挥文化、旅游及休闲功能的大型工业遗址公园……
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晋宏逵评论道,普陀区把苏州河文化长廊建设列入了2008—2015年的文化产业规划,一批20世纪30—60年代的工业建筑将被进行新的功能安排;这种安排,保存了城市的部分历史,保存了工业建筑形式和城市景观,使用了建筑的残余价值,也保存了社区居民的记忆。
树立城市艺术新地标
穿梭在苏州河十八湾边的小弄堂里,你不小心就会发现一个别有洞天的艺术工作室;如果你住在礼查饭店,说不定那就是爱因斯坦当年曾经住过的房间。
但人们谈论最多的还是那一个个由历史遗留建筑改造成的艺术工作室:杜月笙的粮仓成了环境工作室,原来的荣家面粉厂成了艺术博物馆……这些建筑仓库租金低廉,而且非常牢固,空间巨大,适合开展各种艺术展和行为艺术。
昔日废弃的老厂房,成了艺术家们的乐园。一场场先锋、前卫的艺术活动在这些几乎衰颓的空间中逐渐萌生、成长。
这其中,位于莫干山路50号的M50创意基地最具规模和影响力。
莫干山路50号的前身是第十二毛纺织厂。这里有大片高大的老厂房,包括上世纪30年代至90年代各个历史时期的工业建筑,个别建筑上甚至还有上世纪30年代烧制的雕花青砖。
从2002年开始,一个个艺术家走进这里,越来越多的画廊聚集这里……在2004年的上海文化工作会议中,莫干山路50号被命名为视觉艺术特色街区;2005年上海经济委员会授牌为上海市第一批创意产业聚集区;2009年又被授予上海市首批文化产业园区。
莫干山路上的M50创意基地,目前厂房内已出租3万平方米左右,入驻了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138家,其中艺术家工作室、画廊等纯文化企业占76%,文化设计、建筑设计、汽车设计等设计类企业占22%。
沿着苏州河十八湾行进,M50仅仅是苏州河文化地标的一个例子。普陀区“苏州河文化长廊建设”工程从2008年即已启幕:把苏州河两岸散落的玉佛文化城、M50创意园、半岛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等串联起一条苏州河文化长廊;上海纺织博物馆、印钞博物馆、元代水工遗址博物馆等系列博物馆,上海当代作家手稿馆、刘海粟美术馆分馆、孔祥东艺术培训中心等众多文化项目镶嵌其中。目前,苏州河流域已形成M50—半岛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长风生态商务区、长寿路休闲娱乐街区、华东师大教育出版产业区、国家动漫游戏产业振兴基地等文化特色区域,文化长廊之“形”初步显现。
苏州河,在历经了历史的变奏和艺术的洗礼之后,如今已变得愈加丰盈而深刻——因为她积淀了历史,也营造了先锋。
建设城市文化灵魂
在普陀区文化发展规划中,也确定了现实的奋斗目标:加速产业结构调整,精心培育文化产业,力争到2015年,文化产业对区级经济增加值的贡献率达到10%。
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不懈努力。上海世博会,给了普陀区一个前所未有的学习借鉴机会。普陀区委书记周国雄为此8次到上海世博会的城市最佳实践区学习。“以古根海姆博物馆为代表的博物馆群建设,提升了毕尔巴鄂城市品位,带动了旅游业发展;以现代服务业取代传统工业,为城市转型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一个个城市最佳实践,周国雄如数家珍。
实际上,普陀区近年来的发展,也与许多国外城市一样,沿着保护与传承、创新与超越的轨迹前进。尤为关键的是,在这一过程中,文化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核心高度。“以文化带动旅游,以文化产业发展推动经济结构转型,这将是‘文化牌’所带来的宝贵财富。”周国雄说。
一个例证是,苏州河十八湾的博物馆、艺术工作室等文化地标,所处的位置都是寸土寸金的“宝地”。坐拥苏州河天然景观的长风生态商务区,在很多房地产开发企业眼中是“宝地中的宝地”,但是,普陀区却用来建设文化设施。
文化和生态建设,带动了高端现代服务业的加速集聚。以占地3300亩的长风生态商务区为例,在“低碳经济”成为普遍共识之前,长风已把“生态型服务”在内的“自然效用”作为区域发展的重要资本,列入到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开发决策中,成为上海最早一个以生态命名的集聚区。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和文化氛围,吸引了美国香精香料公司、中国国电集团等140余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入驻。
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指出,如何用现代意识来传承历史文化资源,把凝结着一个城市长期历史发展的文化传统和心理积淀的文化内容和文化形式,与反映时代发展和现实生活的新思想和新感受相结合,在敞开胸怀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同时,大力促进自身文化发展,这是我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这也是普陀区苏州河文化长廊建设正在尝试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