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11月30日 星期二

    民生“镜头”折射幸福色彩

    ——遵义市红花岗区以“四民社区”为依托建设和谐社区

    本报记者 柳 路 本报通讯员 尹名欢 《 光明日报 》( 2010年11月30日   01 版)

        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区委、区政府认真倾听广大群众的呼声和诉求,开展以“安民、便民、乐民、康民”为主要内容的“四民社区”建设活动,把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作为社区服务工作重点。多种形式的便民生活服务圈不断涌现,极大满足了社区居民看病就医、文化娱乐、环境美化和社会治安等需求,让老百姓感受到真正的实惠和贴心便利的服务。

        在“四民社区”的发源地——插旗山社区,有一间便民工具屋。工具屋里有近百种家庭常用工具,从电钻、扳手到管道疏通机都有,而它的出现源于社区工作人员的细心发现。社区干部徐瑞介绍道:“每个家庭都需要一些常备工具,但是有些工具使用率低,都是偶尔使用,许多家庭觉得购置特别麻烦。针对这样的情况,社区就建立了便民工具屋,让群众可以免费借用。”

        正是本着一切为群众着想的理念,红花岗区其他社区的各种便民服务项目和服务平台也先后建立起来。出版便民服务指南(便民手册),建立社区便民信息服务平台;社区网站公布便民利民服务内容,建立社区居民网上便捷服务平台;“悄悄话”室安装亲情电话,建立起特殊社区居民诉求的温馨服务平台;“爱心屋”募集帮困基金和居民日常生活物资,发放爱心卡,建立起对困难社区居民的帮困服务平台。社区内便民工具室、爱心托管站、粮油配送点以及社区邮政服务中心应有尽有,居民一般的生活小事,基本不出社区就可完成。

        依托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开发公益性岗位,增加社区低收入家庭就业,红花岗区把劳动保障平台延伸至街道、社区。据统计,从2006年以来,红花岗区争取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公益性岗位补助资金2104.4万元,开发公益性岗位2777个,安排“4050”(40—50岁下岗人员)及困难就业人员再就业1900人,解决了“零就业家庭”人员就业2008人。同时,安置“4050”人员进社区,在每个社区建立了集治安、城管、计生、救助等为一体的综合管理服务队。

        红花岗区在所有街道办事处都建立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有社区都建立了社区卫生服务站,方便居民就医。红花岗区还建立了政府医疗救助制度,在建立城市居民医保基础上,由区级财政投入救助资金,解决孤寡老人、残疾人、低保对象、贫困儿童以及特殊病人看不起病的问题,解决市民的特殊就医困难。此外,辖区内48个城市社区还有50万元的特需费,解决孤寡老人就医、丧葬等特殊困难。

        统筹各类资源,全面发展文体教育活动,在这方面,红花岗区迈出了一大步。在红花岗区的各街道社区,普遍设立图书室、文化活动室、远程教育室、室内外健身场所,利用文体休闲广场、辖区单位体育活动场等阵地,购置了图书、电教设备、体育活动器材、健身器材等社区文体教育基础设施。

        目前,全区48个社区已建图书室43个、多功能文化活动室42个、远教室50个、室内外健身场所68个,安装健身器材91套,兴办市民学校45个、有效利用文体休闲广场40个、辖区单位体育活动场55个。

        红花岗区社区治安以打防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建立起了人防、物防、技防、意防等“四防”体系,并形成了每个街道有一个派出所、每个派出所安装一组视频监控系统、每个社区建立一个社区警务室、每条道路要害部位设置一个治安岗亭、每栋居民楼安装一扇电子防盗门的“五位一体”的物防、技防格局。

        在每个社区还加强了以专兼职巡防队员为主体的人防建设,在主要街道、社区巷道、居民楼院构建三级巡防网络,做到街巷有人巡、院落有人守、楼栋有人看。

        目前,全区主要街道和治安复杂地段都安装了视频监控报警系统,共设视频探头300个;48个城市社区设立社区警务室46个。社区治安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和谐警民关系得到有力推进,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不断提高。全区目前已创安全文明小区139个、安全文明院落309个。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