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11月23日 星期二

    打造特色文化产业聚集基地

    ——中国文化产业园区发展论坛综述

    作者:光明网记者 赵徐州 《光明日报》( 2010年11月23日 02版)

       “印象西湖”山水实景演出以西湖浓厚的历史人文和秀丽的自然风光为创作源泉,深入挖掘了杭州的古老民间传说、神话。这是演出实景。资料照片 

        加强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近日,由光明日报社、浙江省委宣传部、杭州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中国文化产业园区发展论坛”在杭州举办。论坛汇聚了全国各地的知名文化创意园区负责人,以及国内知名文化产业专家。大家共同探讨了我国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的方向与前景。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优化产业布局,提高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推进文化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转变,推动形成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集聚效果明显和产业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集聚基地,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创建文化产业集聚区增补短板

        创意产业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总体的动员与政策支持,还必须有能够在市场中成长的企业。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金元浦认为,当前我国部分城市创意产业的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已不是理念转换,而是如何实际运作,推动文化创意企业的快速生长,并发挥集聚效应,培育创意市场,打造并完善创意产业链,形成新的产业发展群落。因此,如何合理有序而不是一哄而上地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创建创意产业集聚区,是十分重要的。

        “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是市场不成熟,需求不稳定、产业链尚不完整的风险产业,又是有效需求高速增长,市场前景十分广阔,经济效益非常诱人的朝阳产业。”金元浦说,文化创意产业需要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高效的政策支持机制,高技术的基础设施,相互接驳的产业链条,打破原有行业界限的重组场域,迅速顺畅交换传播的数字网络和一个高度市场化的交易平台。

        “文化产业在我国经济转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原因在于文化产业是服务业的重要板块。与发达国家整个经济总量和经济质量相比,我国服务业的差距是最大的。”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文化创意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季认为,我国现在文化产业园区的整个运营模式,一直采用西方开发区、经济区的模式,而文化产业园区现在面临的问题与过去迥然不同。在文化产业园区发展中,要采用智能集成的产业模式,要走出一条中国自己的路。

        所谓智能集成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科学技术的集成,另一方面是知识和智慧的创新、创意、开发集成。“如果在中国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中,运用智能集成的产业模式和商业模式,我相信我们的园区会走出中国模式来。”李季说。

    突出特色融入国际发展链条

        目前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国际化水平不高。文化产业作为一个新兴的国际化产业,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文化的发展已经形成资源和要素全球配置、全球快速流动的格局。

        “像美国、英国一些发达国家,它自身的文化资源并不一定有我们国家丰富,但是它的文化产业很发达,原因就在于它充分的市场配置,利用了全球的人才、全球的资金、全球的市场、包括全球的题材。比方说好莱坞,最近几年就利用了许多中国的题材,像花木兰等等,所以它的资源空间效率很高,能够充分实现资源的优化组合,使它产生出效果。”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齐勇峰认为,我国文化产业起步比较晚,但最近十几年发展得很快,中国文化产业要做大做强,需要走出去,国际化,要融入国际文化产业发展的链条之中,成为国际文化产业里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文化资源特别丰富,有条件成为一个文化产业大国,文化产业强国。

        文化产业园区是文化产业资源和要素最集中的地方,有条件率先走出去,特别在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一批文化产业园区已经快速成长起来,而且在利用外资、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方面具有区域优势。“我们应该在这些地方通过体制、机制和传播方式的创新,积极吸纳国际人才资源、资金资源、管理经验、发展经验,逐步形成特色,率先实现国际国内两种资源配置,大步踏入国际市场。”齐勇峰说。

    建设公共服务平台打造产业链体系

        完整的产业链条是文化创意产业成熟的标志,只有完整的产业链条才能形成有竞争力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才能最大程度获得经济效益。公共服务平台是完善集聚区产业链条的必要保证,构建公共平台可以整合社会资源,发挥集聚效应,培育创意市场。

        尚8文化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余博说:“以北京市朝阳区的文化创意产业为例,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集聚区,发展态势良好,但是产业链条尚不完善,纵向延伸不顺畅,存在聚而不群的现象,主要表现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链条较短,大多数是点对点,整体竞争力差,难以获得较高的利润回报。针对现存的问题,公共服务平台应该将服务重心放在建立不同平台及同平台内不同项目之间的联系上,力争使文化活动的各种需求都能在一个链条上找到解决方法。”余博表示:“尚8从多年来的发展经验中总结出,文化产业不是各自为营,而是一个群体,需要彼此认知,制定与之匹配的上下游的产业链条。因此,需要建立高效的管理服务机构和公共服务平台,充分发挥集聚效应,坚持以市场为主导,企业为主体,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全链条共同发展。”

    提高自主创新力增强核心竞争力

        我国几十年的发展模式基本上是通过资源的消耗来拉动经济的增长,在全球化的产业分工体系中,中国虽然名为全球制造业的中心,但更多的是代工、贴牌生产,缺少自有核心技术。国内很多企业热衷于来料加工,他们承受不了产品设计开发的风险,更缺乏开拓市场品牌的勇气,这种放弃创新产品开发的做法,不仅阻碍了自主品牌的发展,还失去了企业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广东工业设计城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邵继民认为,这种状况,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制造业在世界分工体系中的尴尬地位,而其根源就在于我们只是加工厂,没有自主创新产品,没有品牌,没有工业设计。

        “民众在解决温饱问题后,关键是提高生活指数。通过工业设计,民众可以享受到更多的创意产品。企业通过工业设计,可以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自主品牌意识,提高企业的市场核心竞争力,可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让设计改变我们的生活!”邵继民表示。

        和谐社会,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放弃以牺牲资源和环境来取得经济发展的模式,走低碳环保之路和循环经济之路正是这次中国文化产业园区发展论坛的应有之意。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