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11月23日 星期二

    吴世农:“顶天立地”做科研

    作者:本报记者 曹继军 通讯员 陶 烁 《光明日报》( 2010年11月23日 02版)

        他,刚刚获得了“复旦管理学杰出贡献奖”。

        他,和大部分80年代就飘洋过海、负笈求学的同辈一样,曾有数次机会站上国外大学的讲台。然而,他却选择了回到养育他的土地,为中国管理学的发展而耕耘不辍。

        他,就是厦门大学副校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员、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及全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副会长——吴世农教授。

        1978年,吴世农报考厦门大学的第一志愿是考古。没想到,因为“数学考得很好”,他被录取到了一个“保密专业”——计划统计专业。而这,是他与管理学结缘的开始。

        1982年,留校的吴世农幸运地成为第一批“中-加管理教育合作项目”的中国留学生,被选送出国攻读MBA。1986年,当吴世农拿到加拿大达尔豪西(Dalhousie)大学MBA学位时,他不仅掌握了当时最新的统计学“武器”,还找到了在管理学中应用这些“武器”的领域。

        2001年以前,中国的企业管理者们还不能找到一种适用于中国市场的公司财务困境监测体系与预测模型。吴世农的研究及时而有效地满足了中国企业管理实践的需求。他用动态的三阶段理论重新界定并优化了国外企业财务困境的概念,并进一步提出“财务困境是可以预测的”。吴世农和他的团队建立了由18个预警指标组成、能够全面分析企业的增长状况、资产使用效率、盈利能力、负债状况、资产流动性和现金生成能力的中国企业财务困境的预测模型,为我国企业财务困境的风险防范提供了有效的科学依据和方法。

        2006年以来,吴教授又进一步创立了基于创值思想的财务困境预测模型。与传统损益指标相比,创值理论将股东权益资本的成本也作为一种成本考虑在内,能更准确地衡量企业的资本经营绩效和实际收益。

        吴世农也是中国最早关注资本市场的管理学者。1994年8月,在对大量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他发表了题为《上海股票市场的效率与评价》的论文,成为国内最早对这一问题进行科学和规范研究的学者之一。吴世农提出,在“姓资姓社”之外,国家还必须解决资本市场“有效无效”的问题——要让股价充分反映所有的相关信息,从而使有效的价格信号科学引导资本市场进行资源优化配置。此后,中国资本市场的效率问题成为了吴世农众多研究的基点,研究形成的学术专著获得中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并得到了股市监管层的重视。

        “作为学者,我们当然要追求学理上的进步,但这不是唯一。我们的研究还必须植根于国家和社会的需要,为国家与社会的实践服务。这就是所谓的既要‘顶天’、也要‘立地’。”吴世农介绍说,他曾经组织过一次对大中型企业100个高管的调查,发现只有大约1%的人喜欢看学术论文,而绝大部分的人都愿意看行业报告或案例和教科书。所以,要普及管理学,就要用通俗、生动的语言让更多的决策者、企业家和学生理解管理学理论。为此,2008年,他亲自执笔完成了《CEO财务分析与决策》这本中国式的教科书。

        “看到有很多人愿意听我讲课,听懂了我讲的理念,要比发表5篇学术论文还高兴。”吴世农说。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