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中,记者感到,曹建华是平凡的,又是伟大的。曹建华的自述,回答了这种平凡而伟大的品格从何而来。
“在英雄的团队要当英雄的兵”
采访中,记者问曹建华,到部队后,什么对他触动最大。他说,是第一次参观团史馆。
(曹建华自述)想起第一次参观团史馆时的一幕,我至今还深深为之动容:“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全国防汛抗旱先进单位”、“全军维和先进单位”等400余面锦旗、奖牌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模范政治指导员”韩波、“见义勇为好战士”张庆祥、“抗震救灾模范”王健等200余名功臣,令人敬仰。当天,在日记中,我这样写道:“能在这样的英雄团队当兵,一定要当个英雄的兵!”
行走于工兵团营区,你会感受到浓厚的教育氛围。单说营区的路就是一个“小课堂”,每条路都铭记着一段历史:进入营区的主干道叫“渡江路”,通往大操场的路叫“老山路”,通往器械场的路叫“映秀路”……
(曹建华自述)“每当看到这些路牌,我总能想起传统教育、战斗精神教育课上讲的内容。走在路上,自己口号喊得格外响;到了训练场,感觉浑身都是劲儿。”面对“没有完不成的任务,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的团魂标语,你会感到一代代官兵执行作战施工、抢险救灾、国际维和等任务的震撼场面。
环境熏陶人,影响着曹建华的一言一行。
“和平时期军人大有可为”
和平年代的军人,不能经受硝烟战火的洗礼,或多或少是个遗憾。曹建华也不例外,也曾有过无用武之地的迷茫和困惑。
曹建华刚调到舟桥二连时,发现学习室悬挂了10位英模画像。除了总部规定的8位英模外,还悬挂了一等功臣、现任连长陈龙和副连长彭先举的画像。陈龙在汶川大地震中带领连队打通映秀水上生命线,彭先举在赴黎巴嫩国际维和中不辱使命出色完成扫雷排爆任务。
(曹建华自述)英模就在身边,让我深切体验到榜样的力量。通过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我认识到,“和平年代当兵无所作为”的观念是错误的,“新时期军人大有可为”的新认识在自己脑海中扎下了根。今年2月,我还未满月的小孩持续发烧,副连长彭先举问我:“为什么不请假回家看看?”我回答说:“你们在黎巴嫩扫雷排爆18个月,每天面临死神威胁。对比之下,我的家事,家里一定会做好。汛期快到了,我得抓紧做好抗洪抢险准备。”
“干不好愧对组织培养”
从入党到上士官学校、从优秀士兵到优秀共产党员,每一点进步,曹建华都心存感激。
(曹建华自述)“我只做了该做的事,组织却给我这么多的鼓励和荣誉,干不好愧对组织培养。当初,我考士官学校时,连队在营房紧张的情况下腾出一间房屋供我看书学习;战友主动替我站岗,连长、指导员为我释疑解惑……”
在工兵团,不管谁遭受挫折、身处困境,都有人给予鼓励、伸手援助。
(曹建华自述)一次架设浮桥训练时,我左脚脚踝被夹伤,教导员肖燕为我喷药疗伤,并为我加油鼓劲:“工兵,就要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正是这“三个特别能”精神鼓舞着我永不服输,啃下一个又一个困难,由舟桥训练新手变成抢险突击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