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柏坡,我们落脚的地方是平山县宅北乡的南滚龙沟村。
南滚龙沟村是抗日英雄王二小的故乡,也是晋察冀日报的旧址所在。80岁的老支书史林山大爷是王二小的儿时伙伴,他带领我们一路上山参观,一路讲解着:这是“消息树”,一旦发现鬼子,儿童团就负责把树放倒通知后方机关;半山腰上是晋察冀日报烈士们的墓碑;再往上走,便是王二小的家。
山上到处是盛开的槐花,青松翠柏,流水潺潺,大爷一路唱着山歌:“一条条水来,一座座山……”
半个世纪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山,“有雨满山流,无雨渴死牛”。当地的党员干部群众,不给国家增加负担,修梯田,修水渠,肩扛手提,硬是让荒山穿上绿装。62岁的老党员史兵联大娘就是其中的一员,为了修整梯田,她带领着山里的“铁姑娘”连,45天没有下山。
大山里的百姓爱唱山歌,锻炼的几天里,我们听到了很多,大嫂在纳鞋垫的时候唱“山里的人呦唱山歌”,史林山大爷给我们唱《歌唱二小放牛郎》,更多的时候,他们唱“金沟银沟,南滚龙沟”,或是流传最广的那首“最后的一碗饭,送去做军粮,最后的一匹布,送去做军装”……每次听到这些歌的时候,我们都会感动。
诚然,我们的家园还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但是,在老百姓心里,家就是“金沟银沟”。我们的老百姓艰苦奋斗,哪怕剩下“最后一匹布”、“最后一碗饭”,仍然依靠党、相信党,在党员干部的带领下御外侮、图自强。这种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精神是我们的根,这种党员群众鱼水深情也是我们的根。也正是有了这深植厚土的“根”,我们的家园才开出今天这一朵朵灿烂的新花。
新闻记录今天,也记录历史。半个多世纪之前,我们的新闻前辈用自己手中的笔投身于革命洪流,他们的身影已融进了西柏坡天际那一抹灿烂的红。
走过了小米饭、煤油灯的岁月,今天我们的新闻工作环境已大大改善,有了便利交通和发达的通信,让我们有更多的精力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不仅是新闻工作,其他各项事件的发展都是一样。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更要坚持“两个务必”,走进这正在进行中的生动、热烈的历史。艰苦朴素、谦虚谨慎不仅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是必要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进步的今天同样是必要的。
走过历史,我们更加清楚未来,聆听革命的先声,我们更加坚定自己的信仰。回顾革命历程之旅不仅是一次学习,更是一次展望,展望未来的前进方向,以更加坚定的意志和高尚的精神追求,指导我们未来的各项工作,不断推动我们的事业向前发展,助推我们的国家民族走向辉煌灿烂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