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家政服务市场存在很大的无序性。一到岁末年初,马上会出现‘家政荒’,家政从业者工资上涨了,但从业人员的素质却始终上不去。”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原主任伊丽苏娅委员说。
伊丽苏娅认为,市场准入门槛低,服务质量难保证;用户需求不断提高,从业者技能日渐贫乏;需求增加与供不应求矛盾突出。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政府主管部门责任缺失,没有完善的行业标准。
伊丽苏娅建议,对我国家政服务市场现状与从业人员基本情况进行摸底,建立健全培训与资格准入制度,建立家政服务人员诚信档案。“应将家政服务培训纳入政府转移富裕劳动力和下岗再就业培训的‘盘子’,选择有资质的家政服务企业或职业学校对相关人员进行免费培训。”
伊丽苏娅表示,规范家政服务涉及很多部门、机构和团体,应明确一个牵头机构切实负起责任,进行有效的组织和协调。她还主张把家政服务业纳入国家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服务水平的系统内,统筹考虑。“建立健全家政服务公司、从业人员的质量评价机制,使顾主直接面对公司而不是从业者个人,这在保障双方权益、规范服务方面都将大有益处。”
“媒体在营造和谐家政服务环境上大有可为,应该树立一批家政典型,宣传她们,让更多的失业、失地妇女看到家政服务的广阔前景,鼓励她们热爱家政,投身家政。”伊丽苏娅最后说。(本报记者 董城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