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03月05日 星期五

    昆舞:亦昆亦舞 化古而新

    作者:罗 斌 《光明日报》( 2010年03月05日 10版)

        昆舞的出现,有赖于昆曲和中国古典舞这两个文化平台的存在;而系统构成的基本规律也制约了昆舞构建的基本思路,左右了昆舞的生成

        2009年岁暮,六朝古都南京。原苏州市歌舞团副团长、资深舞蹈编导马家钦女士历十余载研磨而成的一个古典舞新枝——昆舞,借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一隅和盘托出,与中外学仁初见。我作为特邀研究者欣然而往,览罢,顿生惊喜,为这饱蘸江南古风又深具人文意蕴的古意新舞而沉迷,也为马家钦殚精竭虑、化古而新的心血结晶而赞叹……

        昆舞伊始,大约是2006年底。当时的苏州歌舞团,一个古香幽幽的院落,一座清冷儒雅的“古建式”舞蹈教室,24位舞者,9套动作组合,人体的质感和本体能力、意蕴的呈现,油然而生一种温润而苍凉的诗意,虽然淡雅、内敛、谦逊,却聚合了内力,飘飘然若仙风,凛凛然有道骨,一股直逼人心的气象,外柔内劲。不知怎的,在江南古城那样一个冷月无声的傍晚,观昆舞之后,心底里无端地漾出一丝醉意?我确信,这是审美使然,昆舞的新鲜,让我体验了彻骨而单纯的美感。这种感受一而再、再而三地重现,并扩大、延伸出新的感知,最终,落实于开篇的那个“国际行为”。

        必须承认,昆舞的生成有两个必然条件,一是昆曲的积淀,二是中国古典舞的状态。说昆曲的背景,在于姑苏之地是昆曲生成、生长、宏大与变异、延伸之所,六百年风雨洗尽铅华,昆曲的日月星辰更迭了历史,也成就了自身,其文化、品格、味道始终如一,从中兴到遗产,犹如历史老人般早已处乱不惊。此种气质,必然影响到昆舞的形成。

        除此而外,昆舞的诞生亦得益于中国古典舞这个“不定空间”的体系。中国古典舞是一个完全开放的学科系统,它既需要纵向挖掘与提炼,也需要横向考量与拓新,更不避讳流派或风格的多样与文化含义的发现。在历史维度上,它允许多视角、多侧面探究,以利于小中见大、以点带面,最后实现整体性把握;在现实维度上,它允许“家族”有大规模的“新种”出现,多点出击形成粗放型产品,再整合、提纯,构成个案成果,并以此为契机促成系统。

        昆舞的出现,有赖于昆曲和中国古典舞这两个文化平台的存在;而系统构成的基本规律也制约了昆舞构建的基本思路,左右了昆舞的生成。昆者?舞者?自有玄妙。

        昆舞绝非昆曲的附着物,它源于昆曲,承继着昆曲的命脉神旨,但最终要建构属于自己的本体,实现自己的独立价值

        何为“昆舞”?始作俑者给出了一个特征性的描述,即“姓昆的舞”;进而又说,是“一种必须具备昆舞规律和特点的舞蹈”。其实,此种说法似乎并未表明事物的真义。依我之见,“昆舞”应是昆曲中舞蹈的衍生物。

        其实,昆曲中本无所谓纯粹意义上的舞蹈,只有配合“唱、念”共同表情达意的“做、打(舞)”艺术,从这个意义上说,昆舞自应当是以昆曲“做、打(舞)”艺术为素材创造的舞蹈样式。此其“舞性”层面之一。另一个层面,它是一种“内向型”的舞蹈,是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深厚的一种舞蹈样式。除具有昆曲表演艺术的规律与特征外,“意守丹田”的意念作用是其核心“法门”,思维方式上的中国哲学、美学意蕴是其内在根据,呼吸是其形态构成的生理和心理依凭。理解了这些,才能了解昆舞的本质,因其是内外兼修的一种学问。

        应该明了的是,昆舞绝非昆曲的附着物,它源于昆曲,承继着昆曲的命脉神旨,但最终要建构属于自己的本体,实现自己的独立价值。通俗地说,昆舞姓“昆”,但目的是做“舞”,二者是若即若离的关系。假昆曲之意蕴,借昆舞之称谓,行创造新舞蹈之旨趣,才是确立昆舞的目的。

        马家钦希望发现中国古典舞新的可能性,积累与责任赋予她为学之勇气、胆识。而其身处吴越故地,昆曲艺术的浸润,“吴文化”的个性尤其是“生、旦”艺术的意蕴和语言、风格上的魅力,为昆舞的凸显与“亦昆亦舞”的独立价值找到了落脚点;昆舞的运动思维,核心是回到动作发生的“原点”寻求其质的规定性,又通过昆曲艺术的“三小”(小生、小旦、小丑)风格来规定其美学指向,于是便有了清纯、高洁的趣味及其舒缓、从容、娴雅的运动感知方式和均衡节奏中的动作流程;“圆融周游”、“气道曼生”的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和谐如一的内在构造,共同构成了昆舞动作的功能性、意念性、表现性与风格性。

        昆舞是创新思维的结晶。充满当代思考,是今人对传统的大胆想象与合理发挥,这种亦古亦今、思接千载的思维成果,自有其传承和创新的价值

        昆舞,是传统文化合理内核的产物,富含文化精华,是中国古典哲学、美学精神的真实反映。手在舞蹈中的推拉和运动空间的27“点位”的设计颇具“太极思维”,动作和韵律深蕴传统文化意味;昆舞训练主张“先立脑、后立身”,以意为帅,然后身体从之,这符合中国传统运动思维的基本理念,这样的运动才是有意味的运动。舞蹈动作只有饱含意蕴,才有质感,文化味道才可显现。昆舞让功能性寓于风格性之中,使风格追求置于功能培养之上,“发力”和“起范儿”都有创新,并逐渐形成“风格+功能”的运动思维,这是昆舞风格成型的基本指标。

        昆舞的创作观念是崇尚文化意识与文化自觉,讲求“限制中的自由”,旨在锻造自我意识,寻找独立品格是昆舞的本质取向。当自我意识得以鲜明、独立品格得以完成时,昆舞自然就划清了与其他舞蹈艺术的界限。同时,昆舞是对戏曲舞蹈的再认识,从细节寻特性,从微观见精神,突出逻辑性和实证性。手位和空间的创新,使昆舞的运动时空出现了无限的可能性,既无穷扩大了古典舞的语言系统和构成方式,又无限延伸了昆舞的创作空间。有了这种“先立脑”的身体文化概念,舞蹈的本性就能在舞者身上渐渐得到还原。应该说,充满创造性、文化性、目的性、风格性、观念性、教学性等理性观照的昆舞,其体系已初现端倪。

        昆舞,是马家钦及其追随者们的呕心沥血之作,十年一剑,品质方显。昆舞既是符合中国古典舞的学科发展实际、独立思考和自主创新的结晶和当下产物,也是对传统的再造,更是“古今合一”的思考结果,充满当代思考,是今人对传统的大胆想象与合理发挥。

        继承传统是为了面向未来,当二十一世纪的人类文化开始步入新的“文艺复兴”轨道时,昆舞这种亦古亦今、思接千载的思维和创造成果,自有其传承和创新的价值。马家钦、苏州歌舞团和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为中国古典舞奉献了一抹新绿,在未来的日子里,这片绿洲必定会馨香一片……

        (本文图片/《昆韵》 摄影/叶进)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