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09年04月27日 星期一

    一曲江南女性奋起抗日的赞歌——二十九集电视连续剧《美丽无声》评论选登

    电视剧《美丽无声》导演阐述

    黄建中 《 光明日报 》( 2009年04月27日   07 版)

        一、女性的视角

        本剧的剧本前后修改过三稿,现在已经为我们的拍摄提供了良好的故事框架和人物形象。粗看故事颇有些样板戏经典形象“阿庆嫂”的影子,我们常开玩笑说这是“阿庆嫂前传”,但我更愿意将其称之为一部女性电视剧。全剧以女性为主角,除了主人公阿菊外,另有梳头女、太太、丫环、地下工作者等各类女性角色多达十数位,性格鲜明,极富特色。更重要的是它深切地关注着女性的命运,展现了女性在污浊世界尤其是日军入侵的背景下艰难困苦的际遇以及她们自强独立的内心世界和强大的生命力,细致地描绘了女主人公阿菊的成长、成熟的过程。可以说女性的视角是本剧一大的特色和亮点。

        二、江南水乡文化千里寻梦何处去,江南水乡画里来——在读剧本的过程中,我的脑中不时地想起江南水乡的风景民情:河湖交错,水网纵横;小桥流水、古镇田园;深巷幽宅、曲径回廊;吴侬软语、江南丝竹。在江南水乡众多的古镇中,我们选择了乌镇,这里地处杭嘉湖平原北部。镇内小河纵横,蜿蜒曲折,河面上小桥轻卧,杨柳依依。没有比这样的江南古镇更足以成为一种温婉而柔美的江南水乡文化的象征了。

        我觉得在某些特殊的戏中,形式是会极大程度上辅助内容的,这部电视剧就属于此类。我们已经有了良好的剧本基础和优美的创作环境,更要把展现江南水乡文化作为创作起点,要把水文化表现得很有味道。水乡文化不仅体现在婉转清丽、悠扬舒缓的昆曲、苏剧、评弹旋律中,也不仅体现在古拙清新、淡雅秀丽的吴门画派作品里,它也体现在自然随和的形态、曲折柔和的线条中,更体现在追求淡泊深远的意蕴、含蓄隽永的美感等,正如我们的剧名所言:美丽无声,美丽不仅指画面的美丽,也是人物的美丽和情感的美丽;无声,则是指温婉柔美又意蕴悠长的风格。

        三、婉约派风格

        可以说本剧女性的视角和特色的江南水乡文化为我们的创作确定了明确的风格,那就是婉约派风格。婉约,即婉转含蓄。婉约派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

        词的第一个特点是可歌性,婉约派词作则更有代表性,本为合乐而歌,娱宾遣兴。这在影视作品中的体现就是韵律,节奏舒缓而意蕴深长。比如一群女孩子穿着木屐走在小桥流水之上的画面就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木屐踏落在石板街上清脆的响声就是动听的节奏。

        婉约派的第二个特点是抒情味浓厚,因为其内容多是离恨别绪,闺阁柔情,故情感流露自然而真切,容易带动观众的情绪,打动观众。我们要加重角色之间的人情味,要把这种人情味拍得非常细腻。比如阿田和阿菊之间并不简单是革命者影响、指导复仇者的关系,阿田教给她的还有作为一个女人的智慧,教导她一个女人如何应对这个龌龊污浊的世界。这样的处理能使我们的电视剧脱离以概念方式图解革命女人的局限。

        婉约派的第三个特点就是细节的细腻真实,同样因为其多从个人情怀出发,描绘离恨愁绪等等,多出自具体的生活细节。这些也需要我们在拍摄过程中多加体会。可能很多影视作品你已经忘得差不多了,但其中的某个细节却让你念念不忘,至今印象深刻,这就是生活的真实和细节的真实。比如在本剧中我要让梳头女每天都要洗澡、压衣服,还要把玉兰花别在衣襟中,这样的细节必然能使观众过目不忘。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