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09年04月27日 星期一

    一曲江南女性奋起抗日的赞歌——二十九集电视连续剧《美丽无声》评论选登

    在反差中凸显艺术张力

    云德 《 光明日报 》( 2009年04月27日   07 版)

        一个孱弱的梳头女背负着家仇国恨,周旋于官府乡绅、船匪恶霸、日伪特务等各色人物中间,在恬静的外表下蕴藏着炽烈的复仇怒火;一个小桥流水、幽宅深巷、木楼水阁等诗画样的清幽环境,暗地里却演绎着一出出生与死、爱与恨、亲与仇的剑拔弩张的激烈交锋……一个个从内容到形式、从视觉到心理的巨大反差效果,让长篇电视连续剧《美丽无声》显示出与众不同的巨大艺术张力。其成功的突出特点就在于反差技巧的调度与运用。反差作为摄影的一个专业术语,指在同幅画面下由于EV值不一致而产生明暗对比,即景物或影像中各部分明暗对比的差异程度。通过采用反差增强或反差扩展的图像处理,可改善作品亮度与密度之差,提高影像分析、判读质量。《美丽无声》借用“反差”这一艺术手段,以大量视觉错位和心理矛盾为突破口,创设了一个个能够引起强烈心理反差的情境,让观众在震撼之余,领略到出乎意料的审美快感。

        从人物角色的反差看,美丽、幼稚而倔强的阿菊因美罹祸,在单景成阴险操纵下,父母先后含冤离世,自己也险些落入单的魔爪。乔妹的善意提醒,单太太和梁守平的鼎力帮助,菊儿脱离了虎口。师父阿田的带领和教诲,她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特别是在利用发霉蚕茧交易整治了一次单景成之后,懵懂少女复仇的火焰开始点燃。重新回到吴家大院,太太们之间的争风吃醋、汉奸伪军和地痞流氓间的勾心斗角、伪旅长吴克贤与日本人间的猜疑与提防,迅速给阿菊提供了“借刀杀人”的天赐良机。一个文弱的少女巧妙地周旋于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势力范围之间,靠着机智勇敢、冷静清醒、胆识谋略完成了为父母报仇的使命。这个孤苦伶仃、不谙世事的弱女子在经历了一连串残酷无情的打击之后,不顾风险安危,毅然决然地举起了复仇的利刃,把温柔与刚毅、弱小与强大、善良与凶猛、优美与崇高等截然不同的元素有机地融为一体,客观生活逻辑与心理情感逻辑在编导无懈可击的审美叙事中达到了空前统一,巨大的心理落差让受众感到的不仅不是性格的撕裂,反而是主人公成长历程的真实动人和圆型人物血肉丰满的审美体验。其他人物如梁守平、单景成、吴克贤等同样注重复杂性格的反差因素,丝毫没有脸谱化地简单处理,极大增强了作品的厚重感。

        此外,剧作还注重突出叙事背景和切入视角的反差。作品把极具诗情画意的乌镇、苏州为代表的江南水乡的人文自然景观与腥风血雨、壮怀激烈的抗日救亡斗争展示在同一幅画面之中,如处理不好,很容易让吴侬软语、水乡风情冲淡了抗战主题下惊天动地的残酷斗争。可贵的是,编导不仅没有回避,而且还着意渲染这一故事发生的背景,同时还更加大胆地以梳头女、太太、丫环和女地下工作者等女性作为串场人物,选取以家庭、情感之类小巧的切入视角,以古镇幽巷、小桥流水的风光,以凄风苦雨、表里对峙的隐喻,以阳光背影下种种明枪暗箭、龌龊勾当和愤怒抗争,以家仇引入国恨,以小情导入大义、以个人恩怨扩展到民族兴亡大业,在优美旖旎的自然风光和纤细柔弱的女性情感背后,扑朔迷离的矛盾和你死我活的斗争,不动声色地尽情展示了战争的残酷现实,展示了日寇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

        由于总体布局得当和反差手法的娴熟运用,松散状态的对比意识被提纯整理成结构严谨的思想力量,以此统摄、调控着全剧的叙事进程,在娓娓道来中把深刻的主题融入平实的叙事方式和独到的影像风格之中,负载了极其丰富的生活信息、文化蕴涵和艺术容量,这正是《美丽无声》独具一格的魅力所在。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