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09年04月27日 星期一

    一曲江南女性奋起抗日的赞歌——二十九集电视连续剧《美丽无声》评论选登

    寓抗日主题于江南人文自然中

    沈源 《 光明日报 》( 2009年04月27日   07 版)

        长期以来,由于固有的美学观念以及传统的政治文化影响,我国革命战争历史题材作品,常常呈现出由宏大、刚硬等元素组合成的性格特征,这一点在影视作品中尤甚。具体而言,在素材选取上非国家即民族,在叙事方式上迷恋宏大,情节设置上偏多粗线条大轮廓,在视角上多取正面抒写,风格上追求阳刚粗犷,人物形象喜以男性为中心,地缘选择大多侧重于北方或山地,以为有了这些,作品才会获得悲烈、雄壮、激奋的冲击力。然而影视剧发展到今天,毕竟在多方面逐渐形成了成熟的美学追求,其标志之一就是不再一味地跟风趋同,而是潜心于另辟蹊径,在求差异、反传统中创作,以新制胜。从这个意义上讲,前不久在央视播出的29集电视连续剧《美丽无声》,就是一部典型的自觉偏离传统革命历史题材创作模式、在多路径上刻意标新立异的作品,因此播出后不仅大有令人耳目一新之感,而且由于在主题、故事、人物、场景等诸多方面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江南的自然人文风情风貌,成为了抗日题材领域里以风格化见长的一部优秀力作。

        这是关于一个江南女子成长、成熟、成为革命者的故事。初看前几集,绝不会想到它跟抗日题材有什么关系,它把主题隐藏得很深,流露出来又是那样自然贴合,到彻底揭开时则水到渠成,这就像一首歌,声音先是漫开,然后柔板,到后来变得越来越激越而高亢起来。主人公阿菊长得清纯秀美,但她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给家庭和自己带来了难以想象的连环式灾难,原本恬淡、平静的生活,也因此变得阴森可怖,磨难重重。短短的时间里,她才失双亲,又陷狼窝,经历了一系列阴谋、危机、追逃、周旋、杀戮,阿菊在无意闯入的苏州地下交通站中耳濡目染了师傅阿田、恋人吴守平等一大批共产党人为国家为民族舍生取义的壮举后,最终由私情之仇转变为家国之恨,由个人的小舞台小环境走向抗日的大舞台大环境,由一个不谙世事的水乡小梳头女,最终成长为侠胆铁骨、足智多谋的巾帼战士。

        值得一提的是,《美丽无声》与一般习见的同类题材的主流影视片创作拉开了距离,更与硝烟滚滚、战马啸啸、血火溶溶的战争场景大异其趣。在整个叙事方式上,美,是它追求的核心价值所在,人物优美,景物秀美、故事凄美、格调纯美。对此,主创者自觉选择了一种独特的诗语姿态和浓重的阴柔气质,尤其围绕阿菊的命运展开时,将一切手段和呈现都以女性之美为中心加以统摄,包括故事情节、生活细节、人物心机等方面都曲尽其妙,包括复现历史场景时所呈现出来的氤氲美感,如梳头女生活、丝竹音乐、吴侬软语、船桨灯影、水榭楼台和迷蒙烟雨等江南自然人文元素,包括制作上的出人意料的精致、考究、一丝不苟。这一切都很好地营造了温婉柔美、精致雅正的江南人文氛围。由于它具有诗体般的审美特质,不仅审美的光鲜度与独特的格调很是诱人,更重要的是它在美学意义上也具有突破性的价值,是一席江南人文自然的视听“美宴”,因而吸引了观众尽情欣赏。在这里,创作主体显然是以非主流化、求真意志、民间姿势重新叙述这段红色历史的,而这些正是前一段影视剧创作所普遍缺乏而当下正在刻意追求的。尤为成功的是,它通过接近诗化的叙事语言表达个人化的历史想象力时,到达了历史真实、个人真实和虚构真实的目标,而这种真实可能更体现出历史的本真面貌以及这种历史面貌背后复杂的社会历史关系和结构,也使得诗化后的历史复现比历史自身更具有艺术张力和欣赏价值。事实证明,我们通过《美丽无声》,的确重新发现了中国江南那一段独特的人文历史包括抗战历史的复杂而精妙的印迹,从这个意义上说,《美丽无声》在革命历史题材作品的长廊里,同样与其他宏大作品一起,树立了一座令人瞩目的民族、时代、历史、战争、生命、灵魂的记忆之碑。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