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年伊始,国际风云再起波澜。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世界向何处去,如何解读?显然不能以一种主观意识、形而上学般的方式来臆测,所谓“知已知彼,百战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深入并切中当今世情、国情、区情,把握其本质要求及其发展趋势,是需要理论而且需要具有原则高度的理论,而占据真理高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舍我其谁,在对主观意识进行深刻批判的同时,开辟了洞悉人类社会实践本质及其规律性的原则和方法。卫庶先生的新著《面对世界新秩序的呼唤》,正是在全面把握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发展也需要中国的客观基础上,以宽广的视域与敏锐的观察,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政治经济学原理和科学社会主义,尝试通过“文化结合”等理论、历史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面对世界变局的新动向用中国话语书写中国的经验和中国主张,对于我们在乱象中廓清迷雾,沉着应对,主动作为,可谓大有裨益。
从对“第三世界”相关术语的学术梳理,到毛泽东提出、邓小平具体阐发的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再到新时代习近平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的丰富内涵和主张,作者阐述了“第三世界”理论对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发展和创新,论证了中国对第三世界发展、全球化乃至人类发展所提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案的内在逻辑与实践价值。将中国道路、中国经验、中国主张置于第三世界理论与事业发展的语境之中,置于人类解放事业的历史长河之中,无疑体现了作者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以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术话语空间的巩固和开拓。
从对苏联模式、苏联演变的深刻反思中,作者得出从本国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坚持发展科学社会主义,是苏联共产党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而在社会主义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形而上学化,把苏联模式作为绝对化模式甚至普遍规律推广到东欧各国, 脱离实践、脱离生活,脱离人民,最终背弃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这些成功经验与衰败教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成功提供了镜鉴。
回应时代主题和国际秩序的大变局,作者对新时代坚持国家安全观,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进行了深刻阐释,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新时代党中央对我国面临的各种安全挑战的系统回应,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中国化在安全领域的最新体现,是指导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的纲领性思想。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对于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扎根中国大地、研究现实问题、及时总结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需要建构中国的话语体系。而植根于中国文化传统,体现中国精神、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中国品格的中国话语,才会拥有更加广泛和更为积极的世界历史意义。变革的时代需要中国的声音中国的话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抢占世界学术制高点、掌握话语主动权,打破国际上的话语霸权。这里的关键在于,用马克思主义的话语体系对中国的“历史事实”、实践经验与系列主张等进行解释、诠释和提炼,这对于增强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至关重要。这其中如何守正创新,作者提出了坚守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内在精神品质和底线,体现中国文化精神风格,延续中国文明的脉络神韵,融汇人类社会思想智慧之光,等等自我主张。
面对世界新形势新变化,作者提出要自觉做国际新秩序的积极建设者,努力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为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积极注入中国力量和中国智慧。“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让全世界都能听到并听清中国声音,是新时代党的新闻宣传工作把握世界变局的职责和使命。“党的使命就是党报的使命”。作者提出改进党报的文风,就要多用群众的鲜活语言,多联系群众身边的生动事例,多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多反映群众的切身感受,多撰写深入浅出、简洁明快的报道。怎么深入实际,怎么深入生活,怎么写出既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又深受群众欢迎的好作品来,作者以丰富的阅历和深刻的分析给出了自己的回答和体悟。
马克思主义理论目前研究所面临的的最基本问题在于怎样用科学的话语体系来揭示并切中当今的世界之变。卫庶先生的著作紧扣时代主题,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多样性与统一性,对诸多现实而重大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做出了积极而有效的回答,展示了作者深厚的理论学养以及观察问题的宽阔视界和敏锐判断,展示了精辟、独到而全面的外部反思和内在把握,为我们识变、应变、求变提供了思想智慧和方法启迪。
通读全文,可谓篇篇皆用心,句句有讲究,章章有新意,字字书情怀。在全球化下知识创新的速度和质量在学术质量成为新时代理论研究重要检验标尺的今天,在琳琅满目形形色色论著汗牛充栋的当下,本书所呈现的话语、境界、精神、明快、深邃、严谨与坚守,宛如温润的春雨在这凛冽的年初岁末显得弥足珍贵。(李仙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