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犁文献资料已较为丰富,既有《孙犁全集》《孙犁文集》补订版,又有《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丛书孙犁研究专集》;既有关于孙犁的各种研究专著与以孙犁为研究对象的硕博论文,又有《孙犁作品评论集》《孙犁作品评论集续编》《孙犁研究论文集》;既有关于孙犁的各种传记,又有《百年孙犁》《孙犁百年诞辰纪念集》《回忆孙犁先生》等各类纪念集。不过在笔者看来,关于孙犁研究,还有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那就是孙犁的交游史。虽然已有不少研究者关注到孙犁与某个作家的交往,但相对比较零散,未能整体地呈现孙犁与文学界、教育界、政界等各界各类人物的交游史。
北岳文艺出版社新近推出的《王林日记辑录之一:我与孙犁四十年》辑录了《王林日记》中关于孙犁的270多个日记片段,为我们梳理孙犁与王林的交游史提供了第一手的文献资料。梳理孙犁与王林的交游史,一是要梳理孙犁与王林的具体交往细节,二是要注意辑录孙犁对王林及其作品的评价以及王林对孙犁作品的评价,从而呈现孙犁与王林的双向互动。
王林在日记中非常直白地记录了他对孙犁及其作品的评价。有发自内心的赞美,也有直白的批评。
1949年5月14日:“孙犁同志《互助组》第一篇只看了一半,就感到踏实,人物也生动。”
1951年4月12日:“孙犁同志《风云初记》第一册看完了,芒种和春儿这俩人物写得特别好。”
1953年5月15日:“读完孙犁同志《风云初记》二集。头集头很有气势,愈后愈松。二集可以说是一章一章地凑了。不乏很有诗意的章段。但总的企图和计划是看不出来的。他自己也说些一段想一段地写。故意违背历史事迹的写法,不知是何用意?一九三八年三月间台儿庄大会战,冀中尚出兵配合,孙将拆城破路写在此时,与史实空气不配合。这部著作才写了抗战第一周年,整个企图尚未写出,当不应过早批评。但违反历史真实的写法,在我觉得别扭。”
1946年3月24日:“孙写羽林小孩英烈故事,又穿插上尼姑的故事罗曼史,传奇些本无不可,何必一定要死板无味了!蠡县县委杨、梁等认为小资味太浓,不同意。他们认为孙文小资味皆太浓,并言《白洋淀纪事》《麦收》亦如此。但孙言有一工农分子政府干部言看《麦收》感动得流泪。”
1955年2月2日:“那天见到孙犁同志谈起他修改《风云初记》的计划,他说他又看了一遍,把好的章段留下,把不好的删去一部分。我说那么来就会在修改时为这些好章段而安排故事。不如先安排好大的故事架子,而后再进行取舍。他说有的片段是舍不得删去。”
1956年7月6日:“孙犁的《风云初记》三集有一段《家乡的土地》发表在《文艺周刊》了。变吉这人物写得好,后半写贺龙英雄部队到冀中,只写了成天打游击。家乡的土地香味很浓,贺龙部队的英雄气概不够。这应当说是一篇散文诗。语言的美,语言的诗意,老孙独具风格。”
王林的日记中还记载了孙犁的作品发表前后作家、编辑的各种即时评论,这些都是我们研究孙犁作品的阅读史、批评史与传播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1945年12月2日:“孙犁写了《五柳庄纪事》与《白洋淀纪事》,甚受欢迎。张家口电台上每日广播。”
1948年10月24日:“远千里说看了孙犁同志的《播种者》一文,心中油然生出‘崇高’之感,对我刺激甚大。但胡丹沸不同意,他说孙文缺少冀中味,不像冀中人写的。”
1954年1月14日:“周扬同志对孙犁同志《风云初记》开头,认为抗日初期的气氛写得很好。二次文代会报告起草,本来提上了,后有人提意见又删去。周认为孙犁的写法像《三千里江山》。”
1957年1月2日:“孙犁同志一九五六年的新作《铁木前传》今日读完,很有诗意!原稿交《新港》时,鲍昌和张学新看了,都说这样的作品发表对老作家的声望并不利,又说孙犁固有的好的风格也没有,而且……可是秦兆阳看了向康濯说,小说中的女主人小满写得比肖洛霍夫的路希卡还要美。方纪在《人民文学》十二月号上看了,说是孙犁的创作最高峰。我今天看来,也觉是孙犁的杰作。不光是小满儿这个反面人物写得好,正面人物六儿写得也好。青年的朝气写出来了,而且对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诗意!”
王林的日记也保存了孙犁对王林及其作品的评价与意见。
1938年10月24日,王林的日记记录了孙犁对王林剧本《怒潮》的点评,“第一幕对话太多”。
1955年7月20日,王林的日记记录了孙犁对王林的短篇小说《一个新人的诞生》的意见,“虽然意义很好,其中细节部分,因系从长篇摘出,未能使人连贯理解(如地方游击队之化整为零,借米借柴等),亦易引人断章取义”。
《王林日记辑录之一:我与孙犁四十年》还附录了王林关于孙犁的文章以及孙犁给王林的信。孙犁给王林的10封信中有6封都谈及《风云初记》。王林1953年5月12日读完孙犁的《风云初记》,批注:“从整个结构看来,写时似乎并无整个计划,只是写一段想一段。充满不少美丽的诗意的章段,然而整个企图,整个气势,是感觉不到的。长篇小说这样写是危险的。”无论是孙犁的信,还是王林的批注,对于我们还原孙犁关于《风云初记》的修改过程以及时人对于《风云初记》的反应当不无意义。
唯一遗憾的是,这本书的附录失收了《新文学史料》2009年第2期发表的王端阳整理的《王林的交代:关于梁斌、孙犁》中关于孙犁的片段。
当然,关于孙犁与中国现当代作家,我们不单可以梳理孙犁与王林,还可以梳理孙犁与丁玲、康濯、徐光耀、从维熙、邓友梅、贾平凹、铁凝、莫言、徐怀中、姜德明、韩映山等众多名人的交游史。这个名单也许挂一漏万,但由此我们可以找到孙犁研究新的学术生长点。我们对孙犁与中国现当代作家交游史的梳考,其目的并非就交游而谈交游,而是从这一微观视角丰富孙犁研究的细节,实现孙犁研究的文学史微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