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1年,24小时自助图书馆就出现在海南三亚街头,到2012年11月,三亚共建造18台24小时自助图书馆。然而记者近日走访三亚多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发现大部分自助图书馆无人问津,使用率偏低。有市民表示“自助图书馆可有可无”,甚至不了解24小时自助图书馆。(6月25日《工人日报》)
24小时自助图书馆真的可以“可有可无”、沦为摆设,或任其落寞甚至破败下去吗?非也。自助图书馆带给阅读人的便利是实实在在的,正如上述报道所说,市民想借阅图书,不必跑图书馆,不受图书馆开、闭馆时间的限制,在街边一台自助图书馆服务机上,就能完成借书、还书、办理读者证等服务,何其便捷哉?在纸张等成本飙升之下,图书定价普遍上涨,一本图书的定价逼近乃至超过100元的并不少见,读书不再是最低廉的高贵。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自助图书馆等借阅图书,仍是一些收入不高的市民首选的阅读途径。
有人或许要问:到底有多少人还在通过借阅来享受阅读乐趣?尤其是在自助图书馆借书。这的确是个问题,随着智能手机快速普及,读者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行为正在发生改变,这种改变对杂志、图书等传统阅读确实产生了巨大冲击,数字阅读量的增幅早就超过纸质阅读量。然而,这并不能成为自助图书馆可以“下岗”的充分理由。实际上,哪怕只有一位市民从某台自助图书馆里借书,它也要坚守阵地,让阅读走进市民生活。换言之,自助图书馆不能以借阅量论英雄,其重在推进公众服务均等化,让更多人有条件借阅图书。
由此而言,有关部门有义务将每台自助图书馆打造好。要实现这一目标,则应掌握其使用率偏低的成因。外部成因前面说了,此乃一时无法改变的事实。而内部成因则在于,一是自助图书馆里的藏书量有限、种类少,不能满足需求。比如,一些家庭有小孩,想借阅少儿读物,而自助图书馆的架位号对图书的大小和厚度有要求,少儿读物一般尺寸偏小,容易掉出来;二是从自助图书馆借书需要用现金交押金,如今的年轻人时兴非现金支付,不能扫码支付,只能放弃借书;三是推广宣传不够,许多人不知道自助图书馆为何物。
找到问题症结,就应从症结上“动刀”。比如,适时增加藏书量与种类,适时轮换一批图书;让自助图书馆朝着专门化和精英化方向发展,比如在小区附近,可以多多提供居家育儿、烹饪健身等图书,在商业中心附近,则多多提供商业、经济、职场等图书……为移动支付创造条件,满足无现金市民的借阅需求;针对自助借书过于麻烦复杂的诉求,可探索简化自助借书流程,据说个别地方还在培训志愿者,让他们利用闲暇时间,帮助周边市民进行借还书服务;当然,更要对自助图书馆“广而告之”,提高其知名度、知晓率。
总之,自助图书馆承担着文化惠民、引导人们培养阅读习惯的重大使命。举办方努力提升它们的人气和影响力,哪怕使用率再低,也要做好服务站好岗。
成都市武侯区 何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