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9年06月12日 星期三

    作品讲述了中国企业团队在远隔重洋之外的异国他乡创造出奇迹的经历。

    飞向塞尔维亚的报春鸟

    叶梅 《 中华读书报 》( 2019年06月12日   19 版)
    《多瑙河的春天——“一带一路”上的钢铁交响曲》,王立新著,河北教育出版社、花山文艺出版社2019年4月出版,定价48.00元

        由作家王立新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多瑙河的春天——“一带一路”上的钢铁交响曲》是一部充满激情,具有大视野、大情怀的求实之作,也是让无数人十分向往的“一带一路”上的新传奇。作品讲述了地处华北的河钢集团在改革中求发展,积极践行“一带一路”倡议,飞越重洋,收购塞尔维亚百年钢厂,短期内扭亏为盈,创造出共赢共享成果的经历,彰显了河钢塞尔维亚公司管理团队励精图治的时代精神风貌,书写了一曲中国与塞尔维亚人民凝聚深厚友谊,共创美好未来的动人乐章。

     

        远在巴尔干岛上的塞尔维亚被称作欧洲的十字路口,是连接欧洲和亚洲,中东,非洲的陆路必经之路,那里流淌着美丽的多瑙河与萨瓦河,有着起伏延伸的平原丘陵,有着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中塞友谊源远流长,由于历史上都曾饱经磨难,都曾奋起抵御外侮,相似的命运把相隔万里的两国人民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漫长的岁月中建立起兄弟般的特殊情谊。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不断延伸,中塞两国之间的务实合作与人文交流频繁进行,河钢集团对塞尔维亚钢铁企业——斯梅代雷沃钢厂的收购便是其中最为成功的样板。

     

        从王立新的报告文学中,读者可以了解到塞尔维亚这家名为斯梅代雷沃老钢厂的前世今生。斯梅代雷沃钢厂成立于1913年,曾经有过多年的辉煌,是前南斯拉夫的支柱产业,之后也曾是塞尔维亚的骄傲,但在2002年7月,那个多瑙河最酷热的季节里,这家百年老厂却由于长期亏损而宣告破产,一下进入了难熬的冰冻期。一年以后,经美钢联收购,但好景不长,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爆发,钢厂再一次连年亏损,美钢联不得不停工撤资,2012年由塞尔维亚政府重新购回。此后,斯梅代雷沃钢厂一边在政府的扶持下勉强恢复生产,年产量只有40多万吨;一边寻找新的投资伙伴。“旗杆般的烟囱冒着有气无力的烟雾、土路上进出的车辆十分稀少,听不到机械轰鸣的巨大喧嚣和声音的冲击。这座百年钢厂如同体力不支的耄耋老人,在进行濒临死亡的艰难喘息。”王立新书中的这些描写正是当年的情景。

     

        2016年4月,如同一只飞往塞尔维亚的报春鸟,中国河钢集团在中国政府的支持下,与塞尔维亚政府签订收购协议,正式接管这家几经倒闭的百年老厂。河钢塞钢执行董事宋嗣海和团队同事们怀着“做世界河钢”的梦想,也怀着“代表民族工业、担当国家使命”的荣誉和责任,踏进了斯梅代雷沃钢厂的大门。在与当时钢厂管理人员协商后,很快就于第二个月恢复了已停滞多年的第二座高炉的生产,粗钢产量从原来每月的六七万吨提高到12.9万吨,百年老钢厂开始重现生机。收购半年之后,即结束连续7年亏损的历史,2018年企业产钢178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0.5亿美元,比上年提高42%,成为塞尔维亚第一大出口企业,也成为当地人们经久不息的美谈。

     

        中国企业团队为什么会在远隔重洋之外的异国他乡创造出奇迹,王立新在书中用大量生动鲜活的事实给出了答案。在几十年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河钢集团这一最初并不太被人关注的钢铁企业做出一连串的壮举,他们率先绘就高质量发展的新图景,抢占战略高点,加速步入高端循环,做新产业新业态的领先者,让河钢牌亮起来。与此同时,他们乘“一带一路”的春风,收购南非矿业,控股瑞士德高公司,产业经销遍布全球。在接收斯梅代雷沃钢厂之后,面对经营管理模式、文化和法律等差异,河钢塞钢管理团队全力打造“一带一路”建设样板工程,通过自身不断学习、创新和努力奋斗,凭借效益本地化、用工本地化、文化本地化的管理模式,推动中塞文化、管理思路、工作理念融合。他们在管理中处处体现人性化,与5000多名塞方员工全部签订劳动合同,消除了员工担心失业的顾虑,沿用了被收购之前已形成的较为完善的管理流程,并将中方的先进管理经验嵌入其中,实行奖惩制度,充分调动当地员工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如今,在这个经验丰富、业务精湛、素质过硬的管理团队带领下,河钢塞钢重新绽放升级活力,成为塞尔维亚就业人数最多、员工队伍最为稳定的企业,成为拉动塞尔维亚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成为中国—中东欧国家国际产能合作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标志性工程。

     

        多瑙河边不时传来欢声笑语,人们将河钢塞钢令人振奋的变化赞为“这是一个关于塞尔维亚变革成功和进步的故事”。

     

        王立新精心讲述了这一故事。作为一位长期深入钢铁战线采访并创作出一系列文学作品的作家,他紧跟时代步伐,怀着强烈的使命感,捕捉火热生活中的重大题材,将河钢塞钢的合作写得有声有色,生动展示了“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中国企业加强自身改革,走出国门,积极开拓的足迹,印证了中国为世界带来机遇,世界为中国也带来机遇的良好愿景。事实证明,共建“一带一路”的互联互通项目,增进沿线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让各国人民相逢相知、互信互敬,共享和谐、安宁、富裕的生活,是所有善良人们的梦想和追求,也为文学创作带来了丰富的源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