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9年05月08日 星期三

    作品刷新了人们对同类全纪实创作的一般印象,在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和可读性上都达到了相当高度,代表了当前报告文学创作的一流水平。

    《一条大河波浪宽》:70年治淮史记

    胡平 《 中华读书报 》( 2019年05月08日   19 版)
    《一条大河波浪宽》,潘小平等/著,安徽教育出版社2019年3月第一版,68.00元

        由潘小平、余同友、李云、许含章四位皖籍作家合著的报告文学《一条大河波浪宽》是一部大作品。

     

        它是一部反映中国70年治淮历程的文学史记。1950年,新中国刚刚建立,淮河流域一场百年不遇的大水便惊动了毛泽东,毛泽东接连作出4次批示,要求全力救灾并兴建治淮工程,他整个夏季为此殚精竭虑。此后,从毛泽东到习近平,历届中央领导人对治淮高度重视,长抓不懈,终于使千年历史上长期困扰中华民族的河患得到根治。突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开创的划时代的丰功伟绩。因而,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这部献礼作品尤其显出非常意义。

     

        如此宏伟的题材,过去未见有人承担,大概由于工作量浩大。潘小平等四作家有胆魄花3年多时间,走访沿淮15个地市60多个县区,行程14800多公里;采访800多人次,查阅70年来的700多万字资料及2000多万字地方史志,经过反复讨论和辛勤耕耘,终于使这部著作面世,功莫大焉!

     

        更为成功的是,作品刷新了人们对同类全纪实创作的一般印象,在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和可读性上都达到了相当高度,代表了当前报告文学创作的一流水平。

     

        《一条大河波浪宽》完整记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全面系统治理淮河的所有重要阶段,其中千军万马“上河工”,论证“蓄泄兼筹”的方针,佛子岭连拱坝的科学设计,淠史杭灌区工程的创造的奇迹,机械化、信息化和人工智能化治淮带来的新局面,完成洪水入江归海畅通有路,建立流域水资源配置合理格局,最终实现“人水和谐”等场面格外令人印象深刻。建国初期,担任水利部长的傅作义曾感叹:“历史上没有一个政府,曾经把一个政令、一个运动、一个治水的工作,深入普及到这样家喻户晓的程度!”那时他便看清了祖国根治水患的前景,70年来的成就证明,只有新中国才能实现百姓世代安居乐业的美好夙愿,其功不在禹下。

     

        同时,作品继承了《史记》以来的优良传统,不虚美,不伪饰,尽力客观真实地对一切做出写照,并不回避治淮过程中产生过的教训和付出过的代价。如写到了沿淮省份之间的摩擦,“大跃进”中盲目“大上”带来的严重后果,“文革”中两座大型水库的垮坝等,正由于如此,才令人信服地展现了这一系统工程所经历过的艰难曲折,也令人信服地赢得读者的赞赏。比较一些仅致力报告好人好事的纪实文学,此作会收获更多声誉和更为持久的生命力。

     

        忠实于生活原貌,也使作品中刻画的诸多人物血肉丰满躯干强健,如写后任河南省水利总工程师的陈惺两次运动中被揭发批斗,仍坚持工作;治淮委员会主任曾山敢于否决苏联专家意见,支持汪胡桢的方案;水位站观测员李泽銮每次挨斗后第一件事便是去看水位记录数据,留下“我就是倒下了,水尺也得立着”的遗言;分管水利工作的副专员殷炳山发现抽水站选址有误,坚持己见,反复上报,终于得到批准,避免了一场重大损失。报告文学作为文学,仍是人学,人物和人际关系包括人际冲突仍是写作的中心,也是读者阅读的兴趣中心。有些作者不明白这种基本原理,奉献出的作品永远枯燥无味,而潘小平等深谙和坚持了文学的本色,遂使作品产生有内在的充沛魅力。

     

        作者别具匠心,在作品中特别书写了一个70年治淮大业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即颍上县新村的农妇李秀英。1950年大水之后,她带领26个姐妹组成“女子突击队”,一条扁担一只筐,和男民工比着干,成为治淮女英雄。她与丈夫冯学永长时间失散,已参加志愿军的冯学永在朝鲜无意中通过纪录片《向淮河进军》看到妻子的身影,方与妻子破镜重圆。此后,李秀英仍不断参与水利工程建设,经受风风雨雨,投入满腔热忱。她的一生,竟与水患和治水难解难分,成为普通民众情系治淮大业的象征。有这样一个鲜活人物连贯全书,衬映一项时代工程的始终,前所未见,属于该书对创新报告文学结构的一种贡献。

     

        此作在叙事艺术上取得的成绩也值得称道。相比常见的一些板块隔离、逻辑松散的作品,此作重视线索发展、章节衔接、前后呼应,时以“若干年后,当我们回顾那段历史时,有一个细节不断被人提及”,“再说一点后话”,“关于这两个奇迹工程。我们后面还会涉及”等语引导读者,收到了良好的修辞效果,再辅以许多篇章里生动活跃的文字,使作品浑然一体,节奏富于韵律。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