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8年11月28日 星期三

    牛车出动

    (外一题)

    许辉 《 中华读书报 》( 2018年11月28日   03 版)

        古代人们出行,有多种方式,最普遍的自然是步行,而步行的方式由于原始,又最简便易行,节省资源,抬脚就走,停脚即住,任何一个肢体健全的人,都可以采用,所以一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步行还是很寻常的出行方式。那时候我在农村插队,在省城上大学,十公里以内的中短距离,因为缺少交通工具,不用考虑的方式就是步行。在所有的时代,除却休闲养性,徒步出行都是资财有限、地位不高的表现。孔子由于当过相当于卿大夫一类的官职,按照当时的礼规,他出行的方式,就不能乱来了,因而他拒绝了颜渊父亲卖车的要求。

        孔子时代供人们出行的车大都是马拉车,因而马与车总是连在一起用的。而拉货运输时人们则使用牛拉的车。马拉的战车据说到战国时才大量使用,但《论语》里已经多有这样的记载了:“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篇》)孔子说:“管理一个有千辆战车的国家,要敬业诚信,节俭并关爱下级,用民宜于农闲时。”这说明孔子时代马匹已经是战车的标配了,或许那时战马的数量还有限,因而配置战车并不显得那么容易。

        牛拉的车又叫大车,这种叫法直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还在淮北农村使用。大车的车厢和轮子均由密度很高的实木制成,车厢和车轮各关节点还用铁制的铆钉牢牢地固定住,因此很沉,让马来拉是拉不动的;牛有蛮力,可也需要几头牛才拉得动。牛车很沉,信息量也很大,它一出动,半个庄子都听得见,轰轰隆隆的;到了地里,它的实木轮压强大,软一点的地里它就进不去了;它的速度更慢得出奇,从生产队里到公社有三四里地,派牛车去运煤,轰轰隆隆的,半天才能有一个来回;但在那个时代,有这样的交通工具,已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牛车在汉朝以后也常供人出行使用,据《史记》记载,汉初由于穷困,将相都有乘牛车上下班的。再后来,牛车变成了客货两用车,既拉人,也载货,在基层使用得越来越频繁。

        古代的交通工具还有羊车,由于羊的拉力小,因而多在平坦的地方轻载出行。魏晋南北朝时的宫廷中十分流行羊车,后宫的妇女们出游,由做工讲究的羊车任意拉去,在宫中,走到哪里,玩到哪里。羊车在淮北农村虽然不普遍,但偶尔也能见到,河堤上,土路上,一位老汉,或一对老年农民夫妇,坐在公羊拉的羊车上,悠然而过。

        底层又有一种独轮车,西汉时已经发明出来了,叫一轮车,它全身都由木制,战争时运粮草,一两个人就能运作起来,既方便灵活,也很有效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淮河流域农村挖河,独轮车还是主力运输工具,前头一个人或两个人用绳拉,后面一个人撅着腚往前推,正应了那句俗语,“小推车,不用学,全靠屁股磨得活”,真是很智慧,很形象的!独轮车最显风情的,是淮北平原的春天:一个男人推着独轮车,车上高高地坐着一个扎纂的小媳妇,在同样是高高的河堤的杨树林里穿行;坐独轮车是个技术活,由于独轮车只有一个轮子,因而不容易走直,不是向左偏,就是向右倒,因此推车的男人就得把屁股磨得很灵活,以便保持独轮车的平衡,这样一来,坐在独轮车中间高处的小媳妇,身姿就必得显出妖娆,喝醉了似的,随着独轮车左扭右晃,在河堤下远远地望去,那真是平原上绝无仅有的一种风情!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