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上海人民出版社在基本完成《章太炎全集》的出版之后,开始着力打造章学研究出版重镇,策划推出了“章学研究论丛”。继章太炎逝世八十周年之际,出版其嫡孙章念驰先生编、著两种著作以后,今年5月再次推出两种,其中之一,即是东京大学林少阳教授的《鼎革以文:清季革命与章太炎“复古”的新文化运动》。
全书分总论和四编。总论概述全书主旨,揭示晚清以章太炎为代表的以“文”为手段的“革命”和以“复古”为表现形式的新文化运动。第一编《章太炎与中国国内的清末革命新青年》主要讨论章太炎的“南方”话语及对晚清新青年革命精神与实践的影响。第二编主要讨论章太炎对“民族”“国家”的看法,尤其讨论了以往较少受到关注的章太炎的“联亚”主张与对印度的认识,揭示了章太炎“民族”观、“国家”观的批判色彩。第三编涉及章太炎思想中的儒家色彩,抉发章太炎对“狂狷”之儒家道德的继承。第四编主要讨论章太炎与鲁迅之间的关系,通过文本细读揭示东京时期鲁迅所受章太炎的影响,以及从晚清复古的新文化运动到“五四”反复古的新文化运动的关系。全书视野宏阔,不仅对章太炎的思想有独到深入的解读,也对晚清思想史有一番新的认识,同时也涉及“民族”“国家”等现实问题。限于篇幅,这里没办法全面介绍、评析本书的精彩之处,只对本书提出的重新思考“辛亥革命”的问题,略作阐发。
近年来,学界乃至文化界热衷于讨论改良、立宪的历史效应,甚至于产生了不少“翻案”文章。有见于此,本书则重新赋予“革命”以价值和意义。但这里的“革命”,却并不是简单的“武装革命”而已,而具有更丰富的内涵。作者所意图展现的,是晚清持续数十年的一个“整体”的、“复数”的“革命”。
作者认为,辛亥革命是太平天国以来一系列运动的结果。辛亥革命的很多参与者都将太平天国运动视作自己“反清革命”的先声,辛亥革命所依赖的地方力量是在太平天国运动中逐渐壮大的,而太平天国的暴力性也使得晚清朝野都极力避免再次出现一场“破坏性”的武装运动,从而使得辛亥革命以较小的流血代价取得成功,显示出类似于“和平革命”“文的革命”的色彩。这样,作者从一个相对长时段的角度,重新审视了辛亥革命的历史进程。换句话说,辛亥革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最后的武装起义,不过是历史所凸显的最后的结果。作者做了一个比喻,数十年来,不同的人都在挖清廷这堵墙,越挖墙越摇晃,而武昌起义,不过是最后把墙踢倒的那一下。
另一方面,作者特别注意到辛亥革命之“文”的一面。所谓“文”,有与“武”相对的色彩,还有包括文字、文学、文化等在内的传统所谓“斯文”的意义。“革命文章不仅可以形塑革命主体,提升革命者的道德,以一新士风,更是拆解专制主义、保守主义、帝国主义及殖民主义意识形态的文化武器。”在这个意义上,鲁迅所谓乃师章太炎“战斗的文章”,即不仅是革命所谓的理论根据,意义不仅在于宣扬革命思想,不是为“武装革命”服务的婢女,而实际上即属于“革命”实践本身。这一对章太炎之以笔战斗和“文”的重新估价,既丰富了我们对辛亥革命和晚清思想文化的认识,对于我们思考很多当下的问题也别具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