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8年07月18日 星期三

    魅力产业的背后

    推荐图书:《美丽的标价:模特行业的规则》

    顾晓清 《 中华读书报 》( 2018年07月18日   21 版)
    顾晓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社科事业部主任。策划有社科系列“薄荷实验”与人文系列“谜文库”。编辑的《学以为己:传统中国的教育》获第十三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

        在今夏玛利亚台风到来之际,手头策划的“薄荷实验”系列出到了第九本,《美丽的标价:模特行业的规则》(PricingBeauty:The Mak⁃ingofaFashionModel)。

        如同欧文·戈夫曼所说:“一场秀的核心秘密在后台。”作者阿什利·米尔斯为纽约大学社会学博士,如今在波士顿大学任教。她用两年半的时间在纽约和伦敦的两家模特经纪公司进行参与式观察研究,包括参加五届时装周,上百次面试,几十种模特工作——走秀、杂志棚拍和户外拍摄、产品目录拍摄、第五大道试衣。大部分模特在电梯里脱下她们的高跟鞋换上休闲鞋的时候,也是她趁机记笔记的时刻。

        最终完成的这本书稿里,涉及对男模、女模、经纪人、会计、客户、摄影师、造型师等角色的广泛访谈,展现了魅力产业背后的政治与经济,甚至随意性,呈现所有身在其中者所要遭遇的惊奇与法则。把外形看作是社会生产的一部分,而不是仅仅是漂亮的个人特质,让我们看到关于“美”的定义如何在机构、组织、产业结构和人们每天的工作中产生。外形是人们为人处世共同作用的结果。为了配合这种台前幕后感,这本书的封面设计也采用了抽象而贴切的表达,T台尽头的等待就像审美经济本身一样充满不确定性和情境性。

        这本书起初只是我文化赋值选题方向找书时的偶得,后来才知道它又被豆瓣书友誉为“全美最美社会学学者的博士论文”。三年前签下这本书的简体中文版权时,国内对身体资本的通货膨胀、魅力作为产业、消费主义、性别研究的关注还未像今日这般火热,如今新书甫一上市就受到热烈欢迎,着实有点欣慰。

        年轻学者新鲜领域的书,得到社会学前辈如霍华德·贝克尔、素德·文卡特斯的背书难能可贵,看读者的自发评论也很有趣。比如一名在英国格罗斯特郡大学教体育消费社会这门课的老师,在Goodreads上写了近两千字的评论来抒发对这本研究身体资本和情感经济著作的喜爱。看到最后,他说博士论文转换成专著出版是很多学科的惯例,很多情况下不会大卖,但却是了解一个新研究者最可靠的途径,比看零散的文章好。虽然他读了很多零散论文才发现了这个学者——作为策划编辑,倒觉得遇到了一位远方的读者知己。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因行文涉及到T台秀场的专业词汇,本书特意找了一位既有人类学专业背景又在时尚圈工作的译者操刀;在译本审校阶段,又请研究流行文化的教授进行了通读。这种对译稿质量的重视也贯穿了“薄荷实验”系列的每一册:或是请作者本人的学生参与翻译,或是请学术背景相似的人员翻译,希图在呈现“局内人”的视角时不因语言的障碍阻隔视线。

        “薄荷实验”从第一本《香港重庆大厦:世界中心的边缘地带》(Ghetto at the Center of theWorld:  Chungking  Mansions,HongKong)开始,便是致力于呈现他者的世界,对整体事实的理解。有些作品是民族志写作,遵照参与观察的传统(如《清算:华尔街的日常生活》);有些是历史写作,不算是严格的人类学作品(如《学以为己:传统中国的教育》)。“从不同经验的组织方式来入手,发掘其背后不像看上去那么简单粗暴的文化、社会因素和结构变迁,重新思考各种文化的不同理性,以更好地理解自我、他人与世界。”这是“薄荷实验”系列的做书理念,也是接下来一系列项目实践的路径。

        薄荷是生命力极强的植物,希望这个实验可以带来更多生机勃勃的社科学术写作,有引进,更有原创。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