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8年07月18日 星期三

    以学术的方式回答时代问题

    推荐图书:《天下为公:中国社会主义与漫长的21世纪》

    王海龙 《 中华读书报 》( 2018年07月18日   21 版)
    王海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大众出版中心第一工作室主任、副编审。策划的图书有《大道之行》《高思在云》《信仰人民》等。

        《天下为公:中国社会主义与漫长的21世纪》是畅销60万册的《大道之行: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社会主义》的姊妹篇。

        伴随中国进入新时代,党在国家整体格局中的领导地位更加巩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新的变化,世界格局也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动中,虚拟化、信息化、智能化也在推动着经济社会发生急剧的变革。如何认识和看待这些新变化?党在领导地位更加巩固的同时如何不忘初心、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政府如何在抑制高房价和经济过度金融化的同时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国如何以独立自强之精神避免在中美贸易战中陷入被动?如何实现广大老百姓的美好生活需要?从理论高度和世界视野回答这些问题,是新时代给学术界和理论界提出的新课题。

        基于此,《大道之行》的两位作者鄢一龙(清华大学)和白钢(复旦大学)联袂另外四位学者吕德文(武汉大学)、刘晨光(中央党校)、江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尹伊文(世界银行),再度创作了思想力作《天下为公》。六位作者分别来自一流高校和研究机构,跨越不同学科,老中青结合,学术功底深厚,富有思想创造力。本书采用了思想共同体的创作方式,六位作者围绕“21世纪中国社会主义”这个主题,进行了两次研讨,然后再基于各自的研究专长分工撰写各章。在讨论和创作中,大家既有在大方向上的思想共识,又有思想的碰撞和交锋;既发挥集体智慧,又充分尊重个人的思想自由。由此,本书虽为合著,但形散而神不散,从整体上看浑然一体,脉络清晰。

        在作者们看来,社会主义不是无关乎现实的意识形态口号,而是21世纪的历史大势,是每个人的切身关切,举凡政治、经济与社会问题,都必须让对于社会主义的讨论重新在场。书中以正反两面的实践及清晰的逻辑有力地说明:社会主义不但有助于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且也是国家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更有效率的组织方式。中国只有以社会主义的方式组织群众、组织发展经济社会事业,超越资本逻辑主导的发展方式,才能在中美博弈中赢得主动,才能实现国家的独立自强。

        本书第一章从中西文明史的视野讨论了社会主义文明的核心品质——平等与觉悟,论证了在中、西文明传统的深处有着浓厚的社会主义传统,从中西文明基因的差异分析了中共如何实现对苏共的继承和超越。第二章将看世界的目光从西方大国移向更多的中小国家,考察了匈牙利、北欧、委内瑞拉、古巴、不丹这五个国家(地区)的社会主义探索和尝试。它们的探索如星星之火,为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多元化的启示。第三章从20世纪末21世纪初中国农村巨变的事实出发,提纲挈领式地分析了21世纪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延续了以集体所有制为主要制度形态的社会主义内核,吸纳了市场化改革的成果,并将国家治理现代化融入新农村建设实践中,从而将“剥削性”城乡二元结构改造成保护性城乡二元结构。第四章论述了中国社会主义的道统与政统,提出本书强调“中国社会主义”的用意所在,一是为了把改革开放以前乃至新中国成立以前的整个中华文明的社会主义大传统包括在内,二是为了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更具文明论意义、普遍历史意义的新境界。第五章集中论述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人自身更好地发展,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五大新发展理念。第六章分析了虚拟化、智能化、信息化条件下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展望了社会主义运动在中国乃至世界的未来发展趋势。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