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8年07月18日 星期三

    匈牙利作家泰雷齐娅·莫劳获格奥尔格·毕希纳奖

    康慨 《 中华读书报 》( 2018年07月18日   03 版)

        大奖

        四十七岁的旅德匈牙利作家泰雷齐娅·莫劳(TeréziaMora,右图)上周获得了德国最负盛名的文学大奖——格奥尔格·毕希纳奖,并获奖金五万欧元,约合人民币三十九万元。

        负责遴选毕希纳奖得主的德国语言文学院认为:“泰雷齐娅·莫劳在其长短篇小说中,专注于外来者和失去家园的人,专注于不确定的生存状态和正在追寻某种事物的人。她通过这些主题直击我们时代的痛点。”

        换句话说,她写移民写得好,移民问题很重要。

        莫劳1971年生于匈牙利肖普朗,德裔,从小讲德匈双语,1990年赴德,就读于柏林洪堡大学,经编剧生涯后,成为专职德语作家,并赢得了1999年的英格伯格·巴赫曼奖。

        她此后出版长篇三部,包括2013年获德国图书奖的《巨兽》(DasUngeheuer)。书中的主人公是电脑专家达留斯·科普和他久病的匈牙利妻子弗洛拉。妻自杀,达留斯仅余骨灰瓮和妻子的病中日记,遂前往东欧葬妻,兼自我疗救,行经匈牙利、克罗地亚、阿尔巴尼亚,终抵希腊。东欧的现实与妻子的日记交织于旅程。

        莫劳还是优秀的匈牙利文学翻译家,曾将艾什泰哈齐·彼得(EsterházyPéter)九百余页的小说《天国和谐曲》(Harmoniacaelestis)译为德文。在艾什泰哈齐受到抄袭指控时,正是莫劳出面,在德国为他辩护,指出“借来的文字“是他“工作方法的一部分”。

        毕希纳奖由德国语言文学院创办于1950年,以十九世纪剧作家格奥尔格·毕希纳(1813-1837)命名,奖励以其全部作品做出重要贡献的德语作家或诗人。

        毕希纳奖的往届得主名家云集,包括马克斯·弗里施(1958年获奖)、保罗·策兰(1960)、英格博格·巴赫曼(1964)、京特·格拉斯(1965)、海因里希·伯尔(1967)、托马斯·伯恩哈德(1970)、彼得·汉德克(1973)、克里斯塔·沃尔夫(1980)和艾尔弗丽德·耶利内克(1998)。去年该奖颁给了德国诗人扬·瓦格纳(JanWagner)。

        今年的颁奖典礼将于10月27日在德国语言文学院的所在地达姆施塔特举行。

        (康慨)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