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某卫视正播放电视剧《冰山上的来客》,我想起幼时“独立”看的第一部电影就是《冰山上的来客》。眼前立即浮现出一派极富民族风情的异域风光,耳边回响的是那首曲调优美的歌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以及阿米尔与古兰丹姆那纯洁的爱情故事和各民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紧紧地团结在一起战胜分裂主义的场景。
清楚记得,当年父母与村里大伯大婶们聊起这部电影时,总说“这部党的电影拍得真好看!”后来才渐渐知道,老乡们亲切地把革命战争、民族团结和阶级斗争等红色电影称为“党的电影”。当然,我独立看电影时,已没有反映阶级斗争的电影了。
靠父母怀里看过的《红灯记》《智取威虎山》《烈火中的永生》《地道战》《地雷战》《敌后武工队》《上甘岭》《南征北战》《渡江侦察记》等的场景,现在虽记不清楚,但那一首首耳熟能详的电影插曲和主题歌一经点拨,随即能哼上一段,这就是“红色电影”独特魅力吧!
按照老乡的叫法,现在重温幼时看过的许多“红色电影”,影片所表现的内容与主题早已不是我顾及的“重点”,因为转动那一卷卷发黄的旧胶片,对其经典的台词、对话及主要故事情节已烂熟于心。而所要领略、所要感受的恰是那早已逝去的氛围。《闪闪的红星》里潘冬子那“红星闪闪亮,照我去战斗”的豪言;《红色娘子军》里“古有花木兰,替父去从军。今有娘子军,扛枪为人民”的壮语;《霓虹灯下的哨兵》里“拒腐蚀,永不沾”的意志;《狼牙山五壮士》里“八路军誓死不当俘虏”的气概;《青春之歌》里林红慷慨赴义的悲壮;《铁道游击队》里“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胜利的歌谣”的旋律……相对我辈脆弱的生命,都如同空气与河流一般更为韧性和持久的存在。
有人说,“感觉”是很有意识的词,由于情感的介入,“觉”就会发生变化。那些“红色电影”就是这样,总能让人从苦中“感”到甜、从泪中“觉”出笑。因此,有人说过去拍摄的许多“红色电影”是精致美丽的香水瓶,紧紧掩蔽着幽魂般的芳香。无论是道具、还是对白,真实是其生命长盛不衰的原因,情感是其自动传承的纽带。那些“红色电影”涉过急流和险滩,越过豪迈和辉煌,为回望插上翅膀:“红色电影”里每个镜头、每句对白、每段旋律都随时能从人们特别是我们父辈心灵深处涌滚出来、汇聚起来,可以再现一个时代的风云、幻化成青春的影像。
以讲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历史为主的叙事类“老电影”,一方面承担着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职能,另一方面也积淀了当代中国人的公共历史记忆,凝聚着中国人特有的红色情结和对党的感激之情。这些老电影作品达到了鼓舞和教育人民的目的、传递了时代精神,对构建当代中国人的历史认知和道德想象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同时,那些党的电影还以其不老的魅力封存和见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电影业的发展历程,并作为青春的精魂为日益暄嚣的电影业补上一层质朴的底蕴。
我想,进入新时代,观看所有“红色电影”,孱弱的人会变得更坚强、萎靡的人会变得更昂扬、悲观的人会变得更开朗,因为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的祖国正持续走向繁荣富强!
安徽省池州市 赵柒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