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8年03月28日 星期三

    《经典咏流传》成提案的教育启示

    《 中华读书报 》( 2018年03月28日   08 版)

        近期,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火了。北宋文学家苏轼的《定风波》、元代画家王冕的《墨梅》、清代诗人袁枚的《苔》……节目用现代音乐重新演绎经典,节目的热播也成为两会讨论的热点。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音乐学院院长王黎光在两会上提出的“将《经典咏流传》式的美育教育推广到基层和全民”提案,获得17位政协委员的联名支持。(3月12日《澎湃新闻》)

        继“成语大会”“诗词大会”之后,央视又一原创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火了。节目播出不久就在豆瓣斩获9.4的高分,前四期34城平均收视率34城1.42%,均创文化节目新高。《经典咏流传》的成功,一方面在于诗与歌相结合,传统经典诗词嵌入新时代流行元素,产生了广泛流传的基础;另一方面,“明星阵容”也起到了引领作用。知名主持人、文化人、歌手加盟,时代感凸显。

        事实上,中国古代素有“和诗以歌”的诗乐传统。中国古代的著名诗篇《诗经》《离骚》就是吟唱出来的,唐诗、宋词、元曲大多都是亦诗亦歌、亦吟亦唱的作品。现在许多小孩子觉得古诗晦涩难懂,难以记住。在某种程度上,苍白的背诵会丢掉诗词原有的魅力和韵味儿。《经典咏流传》则是通过二次创作,用现代音乐激活古诗词,迅速在年轻人中流传开来。试想一下,节目里的诸多经典诗歌能够进入校园,成为大课间啦啦操的配乐,成为学生们平时随口道来、张口就唱的作品,无疑将有助于让孩子发自内心地爱上经典诗词。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大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但经典进校园不能仍停留在填鸭式的灌输上,必须以喜闻乐见的方式让今天的孩子去充分感受和接纳,从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著名作家冯骥才就提出,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激起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不只在书本上告诉孩子们清明节的传统知识,而且可以带他们走进传统,带他们春游、踏青,跟自然亲近,闻春天的空气。人的心灵进入了传统,传统也进入了他的心灵”。

        《经典咏流传》成联名提案,政协委员们看重的就是诗词与流行的结合可以成为一种非常好的国民教育模式,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恒久魅力。诗歌是思想与感情的表达,每一首歌、诗的背后都是人生。不仅仅能让孩子们不体会到中国传统诗歌的魅力,对于陶冶孩子的情操,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

        目前,教育部门正在致力于把戏曲、传统舞蹈、书法等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要素引入校园。传统文化进校园是陶冶情操的教育,要注重方式方法,既不能生搬硬套,也要防止走上应试教育的老路。就拿戏曲进校园,不应追求让人人会唱,而是通过戏曲教学让他们了解戏曲、热爱戏曲、热爱中华文化,从骨子里植入民族精神。有的学校就把黄梅戏的基本动作融入到大众操中,动作简单易学又优美,这样将趣味与体验相结合,可以让更多孩子体验黄梅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河南省漯河市 王琦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