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8年03月14日 星期三

    说“干老”

    蒋泥 《 中华读书报 》( 2018年03月14日   03 版)

        王干先生,圈内多尊“干老”,好像他不到知天命之年,就以“干老”存在,一副甘之如饴的样子,我是大感诧异的。

        “干老”满头乌发,双目炯炯,面皮嫩白,笑如顽童,至今也才80来岁,以何而“老”?

        难道因他20多岁就常在《文学评论》《读书》这些老人杂志上发表文章,得胡乔木赏识,和王蒙对话,与汪曾祺唱和,如同李聃,落地就80岁,一出世就“老”——思维老熟,见闻老到,文笔老辣?

        “28年前,从1988年的11月份,到1989年1月,我和王蒙先生有过十次对话……当时漓江出版社的聂震宁先生果断地出版了这本书,就是《王蒙王干对话录》。”(2016年《王蒙王干对话录》“再版前言”)

        当时“干老”只是个28岁的小伙子,王蒙先生已经54岁,蒙老主动约会“干老”,两代人的对话,指点文坛,气场强大,“干老”侃侃而谈,我想是和他教师出身的经历有关吧。

        2018年,“干老”一下子推出十一卷的《王干文集》(作家出版社),每卷三十万字,三百余万言煌煌巨著!文集中,多半是读书论文,也有专著和专题,谈《红楼梦》,说汪曾祺,赏朦胧诗,板块大,悟性高,通明透彻。散文则是记人、写景、谈美食,是真正属于他自己的“自留地”——“干老”在评论界名声最响,又以散文成就最高,并藉此获得鲁迅文学奖。

        “干老”深得汪曾祺先生“好吃”之精髓,可谓美食家,略有差异的是,汪先生能文能武,从食材选料到清洗、切削、煎炒,加油放盐,有自己常年摸索来的第一手经验,时时邀客至家,他可以露一手。行之于文,好比庖丁解牛,得意忘言,奥妙尽在其中。“干老”失之于“武”,起码我从未见他亲自操过刀,手艺如何,不得而知。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地地道道的美食家。

        “干老”能吃、会吃,知道去哪儿吃,各种风味之间有比较,有渊源,有掌故,他娓娓道来,我稍作统计,他文集中写吃喝的就有二三十篇,足见他多么热爱生活和美味。

        “干老”兴趣多广,曾开过谈体育的专栏。间或写文化随笔,评议各类文化现象、热点问题,延续了和蒙老对话中显露出的广阔视野。

        最让我感觉新鲜的是终于读到了“干老”的小说。

        有一次“干老”对我说,他早年曾写小说,突然发现自己写不过身边的苏童,就放弃了。我当然要批评他,认为小说家风格不一,像苏童这样天生的高人,放眼国内和世界,也是寥寥无几,有什么好比?写不过他就放弃?你能说《三国》不如《红楼》就放弃吗?

        我批评后,他倒是挺自在,承认自己偷偷写过长篇,后来搬家搞丢了,从此失去了写小说的兴致。

        大概这次的偶然才是对他给予了致命打击吧?他觉得重头再来很难超过以往,人在关键时刻一旦畏难,缺少鼓励,往往就绕不过弯了。

        读“干老”那些小说,从1979年的处女作《闵师父》到1999年,跨度虽大,但是1970年代、1980年代屈指可数,主要都是1990年代创作的,每年平均仅一部,量是太少了。读过后我发现“干老”的小说都有故事,是践行他在《钟山》杂志发明、倡议过的“新状态”“新写实”吗?

        其实评论家写小说不易,最成功的案例我认为是钱锺书先生,他的《上帝的梦》《灵感》还不像小说,代表一种尝试,到了《纪念》和《猫》才是正式的、好的小说。至于他的《围城》,有人喜欢,有人嗤之以鼻,不以为他写的是小说。这也说明了评论家写小说的不利——想要脱干净书卷气,何其难也。

        “干老”的小说,全部收录于《过着平静如水的日子》里,十余篇,不到二十万字。读它们需要一定的耐性,毕竟是“平静如水”,不够惊心动魄。

        其中最痛的一篇要数《小镇的失落》。写民国年间,“我”去小镇当小学教师,出身低贱的学生许稻香和镇长的女儿打架,“我”支持、同情许稻香,学校为巴结镇长,不顾是非,毁灭了许稻香这个小女生的前途,构陷“我”和许稻香“关系暧昧”。为教育的戕害人性,进行了控诉。

        小说发表于1991年,是往事,是今事?我们不觉它过时,那就是好作品。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