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以来,用户需求发生了深刻变化,个性化消费逐渐兴起,市场的不确定性与日俱增。为了应对市场变化,企业需要更加快速和充分了解用户的需求。而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使企业内外部的互动更加直接,企业与市场的边界越来越模糊,相互之间的协同变得越来越频繁和高效,组织不再是一个封闭的机器,而是一个开放的体系。与此同时,新生代员工希望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自我成就,最大化其市场价值,要求上级能够充分放权,赋予其更大的灵活性和自主权。因此,传统的金字塔组织模式受到了严重挑战,平台型组织应运而生。
正因如此,近年来平台型组织受到学术界和企业界的一致热捧,“平台”“生态”“组织转型”等新概念层出不穷,让人眼花缭乱。然而,能把这个问题真正阐述清楚的却凤毛麟角。作为穆胜博士的第五本专著,《释放潜能》为我们拨开了平台型组织的迷雾。翻开书,里面满满的干货,前沿观点与深刻洞见跃然纸上,让我惊喜不已、爱不释手,也受益匪浅。掩卷深思,《释放潜能》是迄今为止我所读到的,把平台型组织阐述得最为系统全面、深入透彻且可应用落地的一部作品。它的特点概括起来就是三句话:看得透、说得清、玩得转。
首先是看得透。书中提到的问题很尖锐,但又非常精准到位。看透管理问题,实际上看透了人的欲望和本性,这样的文字才有高度、深度和温度。用穆胜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说人话、不端着”。例如,针对一些老板一厢情愿地希望通过企业文化来让员工忘情工作,书中的观点可谓一针见血:别整那些没用的标语、口号,企业文化就是:给谁发钱、给谁扣钱、赶走谁、留下谁。
在创客激励方面,穆胜并不是只从老板或员工的单一角度来分析,他不赞同老板直接给员工股份,员工必须用业绩证明自己的能力和意愿才能获得股份,同时也不主张项目一开始就让员工直接花钱入股,因为他们的风险承受能力有限,一旦投入资金,而项目又不能做活,就会套牢了。
此外,本书还延续了穆胜一贯的幽默风格,许多地方采用比喻、类比的手法把一些复杂、抽象的概念进行了简单化、形象化的表达,让你看完之后忍俊不禁,而又拍案叫绝,进而茅塞顿开。
其次是说得清。《释放潜能》从为什么必须走向平台型组织、什么是平台型组织、如何打造平台型组织三个方面展开详细论述,层层推导、逻辑清晰、自然流畅、深入浅出、非常过瘾。
第三是玩得转。《释放潜能》一书花了大量篇幅介绍如何打造平台型组织,包括平台型组织结构如何设计、前中后台如何协同,打造平台型组织的七大陷阱与解法,生态战略的五种选择,从平台到生态的六个步骤,更有丰富的一手实战案例,实操性强,对企业家和管理者来说,非常具有应用价值。更为重要的是,他并没有像其他的书籍那样,只谈海尔、华为、阿里、万科的个案,因为个案并不一定适合其他企业,而是站在案例之上的高度总结梳理出一套成熟的模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玩得转,落得了地。
穆胜提出平台型组织要有三大构件:一是资源洼地,二是共享机制,三是精神底层。同时,他也提出了打造平台型组织的两大主题:一是通过设计精巧的激励机制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市场的压力,确保各职能并联劣后、用户付薪、动态优化;二是通过优化组织结构,形成前台、中台、后台的协作关系,让中台调用后台的资源和机制,“赋能”和“激励”前台灵活作战。
在搭建资源池方面,书中既考虑了长期提供内部服务会让资源方失去竞争力,也考虑到了如果把资源方变成一个外部机构其服务就会变成标准品,与企业内部需要的服务是订制品的需求不匹配的问题。他于是提出,资源方应该在内部化基础上去追求专业化。
总的来说,组织转型这个主题本身是非常难以驾驭的,既要懂商业模式、懂战略,又要懂财务、懂人力资源,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而穆胜同时拥有管理学博士、管理学硕士、法律硕士和经济学学士学位,提出了“云组织”概念和理论体系,以及“私董会2.0”的工具方法;同时他长期活跃在企业经营管理一线,与智者同行,与高手切磋,担任中兴通讯、华夏航空、首创热力等知名企业常年顾问或独立董事,是海尔研究院商业模式转型领衔专家,也是多个互联网公司的天使投资人,组建了国内知名私董会社群——胜宴私董会,成为数十位高成长企业家的私人总裁教练与幕后智囊。也正是这样的一位在理论与实践间来回穿梭的跨界学者,才能写得出这样的情怀之作、诚意之作、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