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7年12月06日 星期三

    在“跋涉”中看见地方文化的活力

    《 中华读书报 》( 2017年12月06日   08 版)

        《佛山历史文化丛书》作者之一程宜,近日携《佛山木版年画历史与文化》一书做客市图书馆南风讲坛,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为读者带来关于佛山木版年画的故事(11月20日《佛山日报》)。

     

        作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佛山木版年画,虽然距离当代生活日渐遥远,但其“以图像的形式记录了中国传统社会特别是岭南地区人们的精神追求与世俗生活”。这样的判断和围绕于此的有关讲述,在面对佛山当地阅读者和普通市民时,还是别有一番“讲古论今的”韵味的。

     

        这不止是一本书和一套出了第二辑的历史文化丛书所要集中表达的文化关怀,也可能是一座城市要从对来路的追索和精神生活的传承中找寻最佳进取路径的方式。当木版年画对于本地人都意味着一种存留在纸面和口述中的昔日光影,研究者和演讲者在面对土生土长的地方听众时,可能真要足够精当地拿捏表述的分寸,传统之美美不胜收,但时间是公正的老人,也是老师,而扬弃传统、返本开新、创造新知才是当代人在面对地方文化个案和整体厚度时应有的态度。

     

        在向内自我回顾的同时,地方文化也面临着如何对外讲述的问题。饶有趣味的一个视角,是以“佛山”二字作为关键词,在西部某省会图书馆检索图书,若以“题名”检索,出现的结果是78种,若“所有字段”检索,出现153种,剔除干扰项,和一些技术类、年鉴类以及标明“保存本室”(估计是书以稀为贵)的之外,以佛山祖庙、木雕、年俗、城市文化景观等历史和文化情况为书写对象的著作,虽在近五年来集中出现,但除了专业研究者,恐怕还是会难以迅速从书名即产生阅读和走近的冲动。值得一提的是,报道中的丛书第一辑已经出现在图书馆书架上。

     

        一方面是因为关于地方性书写和表达的图书在以“地方文献”归类方面,存在先入为主的差序印象,这在哪儿都大体不差,比如,在佛山图书馆里,有关西安城的前世今生的文化丛书大概也还是会归入地方文献室,即便是按内容主旨放在相应架位,佛山读者的第一印象也一定是这是一本“地方书”。

     

        其文化机理很值得细致探究,这背后潜藏着的恰是不同区域的中华文化因子之间如何更好地彼此接近、了解和体认,从而找到那些同构性和共“痛”点,比如年画、木雕、彩灯、石桥等,其实是东西南北中都有的传统样态,各具特色之外的大逻辑是相通的,需要共同探取突围和创生之道,这里不仅仅是单方面的宣传策略和出版给力、学者互动、旅游加密的问题,同情地了解他乡的文化命运,在共同的地方性表达中找寻中华文化繁荣自信的密钥,需要思想和行动的“打破”和跋涉。

     

        陕西省咸阳市 张翼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