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7年06月28日 星期三

    1977年的高考,改变了我的人生走向

    庄电一 《 中华读书报 》( 2017年06月28日   03 版)

        一转眼,我国恢复高考已经40周年了。40年前参加高考的经历,我至今还历历在目。

        1977年,“十年浩劫”结束了,我国恢复了中断11年的高考。11年没有高考了,符合条件报考的人很多,仅报名的就有570万人,最初计划招生还不到20万人。考虑到应考人数太多,各地高校进一步挖掘办学潜力,又扩招了一些“走读生”,实际录取新生达到27万人,录取率一般在4%左右。

        我听到恢复高考的消息,距开考只剩下两个月时间。此时,我是国营农场的农工,放下课本也超过3年了。但我还是满怀信心地报了名,因为我自认为,除了外语学得一般外(当年外语不计入总分),语文、数、理、化各科都是我的“强项”。

        我不敢奢望连队会给我放假,也不敢为此请假(那会取消我考试资格的)。直到临考前三天,连队指导员张文范主动对我说:就要高考了,你可以不上班了。尽管对高考了解甚少、复习资料缺乏、复习很不充分、临场发挥也不够理想,但我还是考出了远远高出当年录取线的成绩(当年不公布考分,很多人是过了很久才知道自己考分的)。当年,我所在的农场共有70多人报考,最终文科有1人上线,理工科有6人上线,我报考的是理工科。银川市招办用红纸抄写了辖区内高考上线考生的名单,贴在银川市新城区转盘路东北角院的墙上,一连多天都有人围观。我所在的农场,也用红纸书写了我们7个人的名字和考号,贴在了场部办公区墙上。

        大约在一年前,连里有个副排长,因为我没有满足他的无理要求,曾当面讥讽我梦想上大学。当时,我很气恼,就像心中的小秘密被人揭穿了一样,百般辩解。没想到,我真的有机会“真刀真枪”地走进考场,凭着自己的实力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了。

        不久,我和本队那位年近30的陕西籍考生一起按通知到银川新城医院体检。体检后,我和他都很兴奋,又到照相馆照了相,并让摄影师在照片上写上“高考留念”四个字。我感觉大学已在向我招手了。

        一天深夜,那位陕西籍考生把我从宿舍里叫出来,以悲愤、沮丧的语气告诉我:别做梦了,上大学的事泡汤了!

        这次,全场7个上线考生中,就有4个考生被场党委认定“政审”不合格、“不宜录取”,他和我都在其中。他的姨夫还是党委委员,在“政审”会上竟不敢为他辩一言。

        当头一棒!我几乎被打懵了。

        不能坐以待毙!冷静下来后,我开始写申述材料、邮寄材料,上门投递、面对面陈情、多方寻求支持。就在这时,我得到一个消息:本场一位也未过“政审”关的考生,被当地一所学校录取了。

        后来,我听一位老师说,是两位级别不低的领导,看了我的高考成绩、“政审”结论和连队鉴定后,认为我没有什么问题,而这样的考分不被录取实在可惜,这才拍板录取我的。

        当我拿着录取通知书,到场部办理入学手续时,我心里是矛盾的:如果再考,我有足够的信心考入全国最著名的大学,但是,下一次再给我来个“政审不合格”,该怎么办?能走就走吧,逃出这个是非之地再说。

        我为这个选择付出了难以挽回的代价:仅仅过去4个月,真正意义上的全国统一高考就开始了(1977年的高考是分省出题),我急不可待地找来所有试卷,发现那些试题都难不倒我,真的,我有实力考入理想的大学!

        办好入学手续,我百感交集,不知是喜是忧:我顶着“政审不合格”的帽子、带着“不宜录取”的判决,还是被录取了!但我就读的学校,无论是名气,还是专业,与我所报的志愿和我的高考成绩一点都不沾边。我曾有过很多理想,也有过很多职业规划,最后都未实现。

        我常常想,如果当年我缓上那一步,进而争取到第二次高考机会,我会有怎样的人生?可能会有多种可能。不过,有一点我是确信的:我人生的“弹性”会比实际大得多。

        人生,没有后悔药可吃,也没有回头路可走。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