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7年04月05日 星期三

    《见字如面》唤醒观众对文化的敬畏之心

    《 中华读书报 》( 2017年04月05日   08 版)

        近日,一经推出便备受好评的网络综艺节目《见字如面》,成功从当下流行的综艺节目中脱颖而出,蝉联网络热门影视榜首,赢得超高人气,引来大量影视评论界专家撰写长文激赏,并在微信朋友圈形成了转发热潮。有网友认为该节目“直击心灵”,给综艺节目带来了一股难得一见的诚朴之态、高雅之风。(3月17日《光明日报》)

        在数不尽的嘈杂喧闹的综艺节目中,《见字如面》宛若一阵清风拂面,顿时让观众神清气爽。一盏灯、一方讲台,虽有明星但非主角,而是朗诵者。这种极为清爽的画风,跟那些极尽奢华之能事的舞台截然不同。是什么让《见字如面》火起来,很显然,是节目承载的厚重文化内涵,拂去了观众的浮躁气,荡涤了心灵,引发了广泛共鸣。

        《见字如面》的热播,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情怀。节目中的书信并不是随意挑选的,每一封信都在历史节点上有着巨大投射。《孟子》有言:“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很多名人的书信并不是诉说儿女情长,而是满载着浓重的家国情怀。比如欧阳修《与高司谏书》,展现了士大夫对国家兴亡的热忱关注,一种“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风骨跃然纸上。书信作者早已成为历史,但书信中展现的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情怀,却永不褪色。它激励着后来人,让精神有了归宿,则生命有了意义。

        《见字如面》的热播,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美丽。这里所言的美丽,更多的是指文章的美丽。这些书信均出自大家手笔,每个人都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因此即便是信手拈来,何尝不也是一篇美文?如《傅雷家书》完全可以当作文学作品来欣赏,再如苏轼、郑板桥的家信亦可作书法作品来赏析。这是古老汉字的独特之美,老祖宗传承给我们这么宝贵的文化,岂能对这些美轮美奂的宝贝无动于衷呢?

        《见字如面》的热播,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气派。一封信笺至多千言,看似平淡无奇,却也别有洞天。诚如刘冬颖教授所言,“天文地理、

        风俗人情,皆可入信”。名家洋洋洒洒,书信中带着豪迈之气,纵横捭阖,谈古论今,这也可以说是大国气派的具象表现。书写者以宽阔的胸襟和气势在无形间,做了历史文化的记录者和传承者。没有厚重的文化和历史,是不会留下这么多载入史册的书信,反之,这些书信又成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的注脚。

        其他综艺节目恨不得让观众热血沸腾,而《见字如面》则试图让观众回归初心。这些书信饱含着写信人独有的细腻与豪情,充满了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带领观众随着书信走进历史风云深处,让人感受到深切的情感之美、哲思之美、信仰之美。在文化面前人们总要心存敬畏的,这也正是节目创办的初衷,书信被微信取代,而文化却从未老去。

        山东省烟台市 毛旭松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