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6年11月23日 星期三

    百札馆印象

    黄宾虹与南社

    张瑞田 《 中华读书报 》( 2016年11月23日   03 版)

        南社的发起人是陈去病、高旭、柳亚子。1910年1月,也就是南社成立的一个月之后,社友沈云写七律《读〈南社〉第一集赠柳亚子》,诗中对南社的精神做了描述:海内如君第一流,亦儒亦侠自千秋。文章凄丽味愈古,诗律浑成气更遒。越剑吴箫骚士泪,绿芜红豆女儿愁。天涯知己知多少,莫道无人识柳州。

     

        “亦儒亦侠”,让我感到亲切,也让我想入非非。

     

        在我的眼睛里,画家黄宾虹就是“亦儒亦侠”的文人。不错,南社成立的时候,黄宾虹踩着时代的鼓点来了。

     

        1909年11月13日,黄宾虹与陈去病、柳亚子、陈巢南、沈道非等人在苏州阊门外阿黛桥登上一艘画舫,驶往苏州城外的虎丘。彼时,大清王朝已气喘吁吁,新党旧府冲突激烈,新的曙光已在眼前。年仅22岁的柳亚子站在船头,看着朝气蓬勃的社友,口占一律:画船箫鼓山塘路,容与中流放棹来。衣带临风池水绉,长眉如画远山开。青琴白石新游侣,越角吴根旧霸才。携得名流同一舸,低徊无语且衔杯。

     

        1936年,柳亚子写《南社纪略》,他详细介绍了十七位社员,提及黄宾虹时,柳亚子如此说:黄宾虹,名质,字朴存,一字朴人,安徽歙县人。国学保存会会员,《国粹学报》主笔,现任上海市博物馆临时董事会董事。

     

        《国粹学报》是什么样的报纸呢?汪精卫在《南社丛选》的序言中说得明白:其一,根柢于国学,以经义、史事、诸子、文辞之菁华为其枝干;······无前者,则国亡之痛,种沦之戚,习焉已忘,无由动其光复神州之念。······且无前者,则大义虽著,而感情不笃,无以责其犯难而逃死。······其致力于前者,则有《国粹学报》、《南社集》等。

     

        黄宾虹是《国粹学报》的主笔,他的兴趣、志向,与南社的思想倾向自然合拍。

     

        黄宾虹生于1865年,虽然年长,但不摆老资格,以一己之力,协助社务。1910年1月,高旭编辑了《南社》第一集,在上海正式出版。这本书的印刷事务由黄宾虹负责,这时的黄宾虹笔耕不辍,一系列时事评论深得读者喜欢。作为有新思想的旧式文人,内心暗涌着生命的激情。《南社》第一集出版,向海内外文化名流和反清志士赠阅。湖南傅尃看到后颇为震撼,即刻赋诗称颂:静掩银屏更漏长,新诗一夜费平章。何期万木凋零后,尚见南枝数点香。

     

        新旧交替,黄宾虹有兼济天下的责任意识。

     

        1911年9月17日,南社在上海愚园举行第五次雅集,修订南社相关条例,决定入社须社友三人以上介绍;除交纳入社金3元外,岁纳常捐1元;凡社友确有妨害名誉者,候雅集时,公议取决除名;社友有于所在地组织支社者,须于成立以前报告本社地,由本社认可,等等。柳亚子、高旭、朱少屏、庞檗子、俞剑华、宋教仁、陈其美、黄宾虹等35人参加,最后,雅集选出职员名单,景秋陆担任诗选编辑员,宋教仁担任文选编辑员,王蕴章担任词选编辑员,柳亚子担任书记兼会计,黄宾虹、高旭、朱少屏担任庶务员。

     

        这个期间,黄宾虹一面参与南社的管理工作,一面为《国粹学报》《神州日报》写关于书画篆刻的学术文章和有关时局的评论。1912年12月,是中国近代史的非常时期,武昌起义,上海光复,清帝国土崩瓦解。一则“南社临时召集广告”出现在上海的媒体——“启者:自光复以来,本社之夙愿精遂,惟民国初建,一切事宜正资讨论,合应组合社员发刊丛报,以策进行。为此广告,准期十月初四午后一时在上海愚园特开临时大会,务祈同社诸公惠临赐教为要”。

     

        黄宾虹是集会发起人之一。集会认为“非有言论鼓吹,不足以统筹全局”,决定编辑出版《黄报》。12月27日,上海报纸刊发“《黄报》出见”的广告,并有黄宾虹的联系地址。

     

        1928年11月7日,陈去病、朱梁任、柳亚子、朱少屏联名发起纪念南社成立二十周年的苏州虎丘雅集。

     

        这一年黄宾虹63岁,这一年的黄宾虹已是资深的诗人、学者、画家了。他来到苏州虎丘,参加纪念南社成立二十周年的雅集。名闻遐迩的南社,与二十年成立之初时不可同日而语,一些新面孔,一些新想法,一些新诗句,让黄宾虹恍若隔世。好在他见到了当年出席南社成立雅集十七人中的陈去病、朱梁任、沈道非、冯心侠、胡栗长,与他们交谈,犹能看到沧桑的诗心与忧郁的诗情。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